1.桃園結義
東漢末年,朝政腐敗,再加上連年災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劉備有意拯救百姓,張飛、關羽又願與劉備共同幹一番事業。三人情投意合,選定張飛莊後一桃園。此時正值桃花盛開,景色美麗,張飛準備了青牛白馬,作為祭品,焚香禮拜,宣誓完畢;三個人按年歲認了兄弟。劉備年長做了大哥,關羽第二,張飛最小做了弟弟。這便是《三國演義》中著名的“桃園結義”。
2.怒鞭督郵
其實真正的肇事者是劉備。讓我們看看正史的描述:
先主(劉備)討黃巾賊有功,除(授與官職)安喜尉。督郵以公事到縣,先主求謁,不通。直入縛督郵,杖兩百,解綬〔系印章的絲帶〕系其頸,著馬柳(下民服裝)棄官亡命。(三國志?;先主傳)
為什麼劉備要杖打督郵,最後棄官潛逃?典略有記載這件事的原因:
朝廷下詔書要州郡淘汰一些因軍功而當官的小吏,劉備在黑名單裡頭。督郵到安喜縣要遣散劉備,劉備知道了便前去求見。督郵稱病不見,劉備大怒,把督郵捆綁於樹上,鞭杖百餘下,最後劉備逃亡。
三國演義描寫督郵求賄不成處處刁難劉備,惹得張飛怒鞭督郵。把官場的醜、張飛的魯、劉備的正,描述得絲絲入扣。雖不符合史實,不過情節鋪設相當精采,生動刻劃了老實人在醜陋官場的為難和無奈。
3.溫酒斬華雄
曹操招兵買馬,會合袁紹、公孫瓚、孫堅等十七路兵馬,攻打董卓。劉備、關羽和張飛追隨公孫瓚一同前往。董卓大將華雄打敗了十八路兵馬的先鋒孫堅,又在陣前殺了兩員大將,非常得意。十八路諸侯都很驚慌,束手無策,袁紹說:“可惜我的大將顏良、文丑不在,不然,就不怕華雄了。”話音剛落, 關羽高聲叫道:“小將願意去砍下華雄的腦袋!” 袁紹認為關羽不過是個馬弓手,就生氣地說,“我們十八路諸侯大將幾百員,卻要派一個馬弓手出戰,豈不讓華雄笑話。”關羽大聲說:“我如果殺不了華雄, 就請砍下我的腦袋。” 曹操聽了,十分欣賞.於是,就倒了一杯熱酒,遞給關羽說:“將軍喝了這杯酒,再前去殺敵。”關羽接過酒杯,又放在桌上說:“等我殺了華雄再回來再喝吧!”說完,提著大刀上馬去了。
關羽武藝高強,沒一會兒,就砍下了華雄的腦袋。他回到軍營,曹操連忙拿起桌上的酒杯遞給他,此時,杯中的酒還沒涼呢......
1.桃園結義
東漢末年,朝政腐敗,再加上連年災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劉備有意拯救百姓,張飛、關羽又願與劉備共同幹一番事業。三人情投意合,選定張飛莊後一桃園。此時正值桃花盛開,景色美麗,張飛準備了青牛白馬,作為祭品,焚香禮拜,宣誓完畢;三個人按年歲認了兄弟。劉備年長做了大哥,關羽第二,張飛最小做了弟弟。這便是《三國演義》中著名的“桃園結義”。
2.怒鞭督郵
其實真正的肇事者是劉備。讓我們看看正史的描述:
先主(劉備)討黃巾賊有功,除(授與官職)安喜尉。督郵以公事到縣,先主求謁,不通。直入縛督郵,杖兩百,解綬〔系印章的絲帶〕系其頸,著馬柳(下民服裝)棄官亡命。(三國志?;先主傳)
為什麼劉備要杖打督郵,最後棄官潛逃?典略有記載這件事的原因:
朝廷下詔書要州郡淘汰一些因軍功而當官的小吏,劉備在黑名單裡頭。督郵到安喜縣要遣散劉備,劉備知道了便前去求見。督郵稱病不見,劉備大怒,把督郵捆綁於樹上,鞭杖百餘下,最後劉備逃亡。
三國演義描寫督郵求賄不成處處刁難劉備,惹得張飛怒鞭督郵。把官場的醜、張飛的魯、劉備的正,描述得絲絲入扣。雖不符合史實,不過情節鋪設相當精采,生動刻劃了老實人在醜陋官場的為難和無奈。
3.溫酒斬華雄
曹操招兵買馬,會合袁紹、公孫瓚、孫堅等十七路兵馬,攻打董卓。劉備、關羽和張飛追隨公孫瓚一同前往。董卓大將華雄打敗了十八路兵馬的先鋒孫堅,又在陣前殺了兩員大將,非常得意。十八路諸侯都很驚慌,束手無策,袁紹說:“可惜我的大將顏良、文丑不在,不然,就不怕華雄了。”話音剛落, 關羽高聲叫道:“小將願意去砍下華雄的腦袋!” 袁紹認為關羽不過是個馬弓手,就生氣地說,“我們十八路諸侯大將幾百員,卻要派一個馬弓手出戰,豈不讓華雄笑話。”關羽大聲說:“我如果殺不了華雄, 就請砍下我的腦袋。” 曹操聽了,十分欣賞.於是,就倒了一杯熱酒,遞給關羽說:“將軍喝了這杯酒,再前去殺敵。”關羽接過酒杯,又放在桌上說:“等我殺了華雄再回來再喝吧!”說完,提著大刀上馬去了。
關羽武藝高強,沒一會兒,就砍下了華雄的腦袋。他回到軍營,曹操連忙拿起桌上的酒杯遞給他,此時,杯中的酒還沒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