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平衡和“色溫”有直接關係,“色溫”以熱力學溫度(即開爾文溫度)為單位,白平衡在攝影中是很重要的色彩控制選項,同時在後期調色時也很重要。所謂“色溫”,其實是給光線的顏色做了一個定義:首先假設有一個東西是純黑的,溫度為0K,該物體的特性是能將熱量無損的轉化為電磁波。接下來,我們給這個黑體加熱,它的溫度升高,然後轉化成了電磁波。隨著溫度的增加,電磁波的波長越來越短,最後電磁波的波長已經到了人眼可以感知的長度,在我們看來,就是它發光了,最初的顏色應該是紅色。繼續加熱黑體,它在某一時間會發出和燭光一樣顏色的光。此時,測量該黑體的溫度,發現大約是1800K。那麼,我們就定義:燭光的色溫大概是1800K。繼續加熱,過了一會,它發出了家用白熾燈泡同樣顏色的光,這個時候它的溫度大概是3200K。那麼我們就定義:家用白熾燈的色溫大概是3200K。繼續加熱,它會發出和晴天正午Sunny一樣顏色的光,很耀眼的白色。再次測量其溫度,大概是5600K。那麼我們再次定義:晴天正午Sunny色溫大概是5600K。好了,大家應該瞭解了“色溫”的概念,我們來說“白平衡”。透過剛才的講訴,我們知道了光線的顏色是不同的。平時我們用眼睛去觀看不同光源下的白色物體時,我們沒有異樣的感覺,認為這就是白色的,即使看起來是黃色,但我們也明白是光源的干擾,實際上這個東西依舊是白色。這是因為大腦自動的糾正了光線的偏差。但是相機不行,相機分辨不出當前是什麼光源,相機認識的只有一個東西——“色溫”。當你給出具體的色溫值,相機就會認為光源的顏色和色溫一致,進而根據這個色溫為基準,計算出照片的色彩。因為相機中色彩的還原是以白色為基色,所以設定色溫這個操作被稱作設定“白平衡”。當你給出正確的色溫時,相機會計算出正確的色彩,如果你給出了錯誤的色溫值,相機肯定不知道你給的是錯的,它只能給出錯誤的色彩了。那麼,如果當前環境色溫是5600K,而相機設定色溫為3200K,照片的顏色就會變藍,非常藍。如果設定色溫是6500K,相機出片就會很黃。為了獲得正確的色彩,我們就要正確的設定白平衡。在膠片時代,膠片只有燈光型和日光型兩種,校正色溫需要使用加溫或減溫濾鏡。但是在數碼時代,色溫已經是一個可以調整的選項了,如果錯了,可以隨意調整,甚至RAW格式的照片允許後期調整色溫。
白平衡和“色溫”有直接關係,“色溫”以熱力學溫度(即開爾文溫度)為單位,白平衡在攝影中是很重要的色彩控制選項,同時在後期調色時也很重要。所謂“色溫”,其實是給光線的顏色做了一個定義:首先假設有一個東西是純黑的,溫度為0K,該物體的特性是能將熱量無損的轉化為電磁波。接下來,我們給這個黑體加熱,它的溫度升高,然後轉化成了電磁波。隨著溫度的增加,電磁波的波長越來越短,最後電磁波的波長已經到了人眼可以感知的長度,在我們看來,就是它發光了,最初的顏色應該是紅色。繼續加熱黑體,它在某一時間會發出和燭光一樣顏色的光。此時,測量該黑體的溫度,發現大約是1800K。那麼,我們就定義:燭光的色溫大概是1800K。繼續加熱,過了一會,它發出了家用白熾燈泡同樣顏色的光,這個時候它的溫度大概是3200K。那麼我們就定義:家用白熾燈的色溫大概是3200K。繼續加熱,它會發出和晴天正午Sunny一樣顏色的光,很耀眼的白色。再次測量其溫度,大概是5600K。那麼我們再次定義:晴天正午Sunny色溫大概是5600K。好了,大家應該瞭解了“色溫”的概念,我們來說“白平衡”。透過剛才的講訴,我們知道了光線的顏色是不同的。平時我們用眼睛去觀看不同光源下的白色物體時,我們沒有異樣的感覺,認為這就是白色的,即使看起來是黃色,但我們也明白是光源的干擾,實際上這個東西依舊是白色。這是因為大腦自動的糾正了光線的偏差。但是相機不行,相機分辨不出當前是什麼光源,相機認識的只有一個東西——“色溫”。當你給出具體的色溫值,相機就會認為光源的顏色和色溫一致,進而根據這個色溫為基準,計算出照片的色彩。因為相機中色彩的還原是以白色為基色,所以設定色溫這個操作被稱作設定“白平衡”。當你給出正確的色溫時,相機會計算出正確的色彩,如果你給出了錯誤的色溫值,相機肯定不知道你給的是錯的,它只能給出錯誤的色彩了。那麼,如果當前環境色溫是5600K,而相機設定色溫為3200K,照片的顏色就會變藍,非常藍。如果設定色溫是6500K,相機出片就會很黃。為了獲得正確的色彩,我們就要正確的設定白平衡。在膠片時代,膠片只有燈光型和日光型兩種,校正色溫需要使用加溫或減溫濾鏡。但是在數碼時代,色溫已經是一個可以調整的選項了,如果錯了,可以隨意調整,甚至RAW格式的照片允許後期調整色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