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正少年體態

    就拿大學生來談這個問題吧!

    整的大學生活,就必須要實現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有機統一,就是身心健康。

    我們生病了,尚且可以切身體會,去醫院看病,心靈生病了,有幾個人會重視,去看心理醫生呢,大學生們似乎對健康的認識很片面,總是認為我還年輕有資本,就可以隨意消耗自己的身體。

    某所大學根據在校學生進行了一個問卷調查,發現,1/3的學生三餐不固定,66%的人每天睡眠不超過六小時,而且只有10%的人在堅持做運動鍛鍊身體,根據以上生活方式,80%以上的大學生存在經常性頭暈,身體乏力的情況,70%的大學生總是覺得自己處於亞健康的狀態。

    所謂“身體是一切的本錢”,如果沒有一個好的身體,做起事來有氣無力,在校沒有飽滿精神狀態,又何談心理健康呢?我總結了幾個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環境不適應,學習壓力,人際關係不和諧,戀愛睏擾,求職與擇業壓力,精神方面問題等等。

    曾說:心即理,心能左右一切,大學生正處於自我意識的發展時期與自我意識的完善時期的過渡階段,因此自我意識不完善,才形成了種種心理問題。

    要提高和完善大學生自我意識,首先要正確認識自我,找到自身的定位,從而去科學的塑造自我,就要確定一個明確的目標,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設立一些小目標,比如早睡早起,飲食規律,每天鍛鍊一小時,擺脫自身懶惰,減少無節制的上網,多一些睡眠時間,運動時間,讓我們給自己一個健康的身體。

    任何你狀態最糟糕的時候,一定是失去目標的時候,無所適從,被拋入巨大的空虛之處,這個時候,我們會焦慮,會沮喪,會產生心理衝突,所以我們要給自己設立具體的行動目標,才不會陷入自我懷疑和迷茫當中。

    任何時候我們都要學會自我接受和自我肯定,學會調節自身情緒,培養自信心。

    不妨多去感受生活中美好的事物,遠離身邊的負能量,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體會這過程中的充實感和成就感,帶給我們的快樂,只有在不斷的挑戰中,我們才能增強自信心,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促進健全的人格發展。

    作為大學生,去體驗不一樣的事情,對未知的人事保持想象,對平靜的日常保持好奇,享受大學生活的純粹,關愛大學生身心健康,用一顆豁達溫柔的心靈與世界與自己和平相處。

    最後,希望我們在寶貴的時光裡,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健健康康比什麼都重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兒童樂園如何成功實現寓教於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