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浮生的滋味
-
2 # 閆紅說
我不是很清楚到底哪裡算是我的故鄉。
我的童年與少年時代,主要是在小城裡長大的,但是我一直覺得逢年過節回去一次的鄉村才是我的故鄉。可能是在鄉村,人們能夠活得更加充分,將愛恨情仇以及生死表達得更加充分,而城市,是網格化的,也是體例統一的,人們的性情雖然大有差別,卻被各種條條框框束縛,過著差不多的生活。
在鄉村的那個故鄉,我很多年沒有回去了。首先是因為鄉村已經面目全非,我小時候,鄉村連電都沒有通,大家主要的娛樂方式就是聚會,村子的正中間是一塊空地,當地人叫做飯場。很多人,尤其是男人和小孩,是絕不肯在自家的飯桌上吃飯的,都端著碗,哪怕穿過整個村子,也要來到這個飯場上,就著收音機裡聽來的新聞,和村裡人的八卦,將粗糙的飯食嚥下去。
晚上,他們也要來。或者就去某個老單身漢的家中,仗著人家家裡沒有個管家的女人,蹭人家的油燈與菸葉,一直坐到半夜三更。
那時候,村裡的人真齊全,除了那些因為成分高娶不上媳婦的老單身漢,每家都有夫妻與子女的標準配置,每家也都有各種吵吵嚷嚷恩恩怨怨。
過了幾年,通電了,村裡人也知道出去打工了,再去村莊,只能見到老人和孩子,只有春節,人才會齊全一點,但也是惦記著過完年之後的日子,怎樣掙更多的錢,最後怎樣歸來。
當然不是覺得這種變化不好,這一切都是必然,也許,我們回不去的是時間而不是故鄉,只是,改變了的故鄉,給我們雙重的惆悵。
我和你有同感。
我是從小生長在家鄉一個內陸城市,其實對家鄉有著深厚的感情,但是也有種感覺故鄉永遠回不去了,大致有以下原因:
1. 從小的玩伴,志同道合的朋友、同學,大都離開家鄉去了國外或者沿海發達城市生活。
2. 家鄉發展速度慢,就業機會很少。
3. 對於沒有身後背景的窮書生來說,在內陸城市生活的人際成本太高,很多事情都需要託人辦事,可能已經不適應了。
4. 大學時代和工作環境都在新的城市中,成年後的交往圈子都不在家鄉。
5. 結婚生子後,配偶和孩子的生活可能都適應於現有的生活環境。
遺憾的是,很多家族的親情關係,甚至年邁的父母都還在家鄉。我們能不能自私到要讓父母離開故土,跟隨我們開啟新環境下的生活?這個問題我還沒有想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