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想騎著蝸牛去流浪

    是A小朋友的家長當然應該讓自己的孩子把東西還給B小朋友。B小朋友的家長就要看看跟A家長的關係了,如果兩家關係好的話玩一玩也沒關係,勸勸自己的孩子。如果不好,甚至陌生那就直接拿回來,沒什麼好說的。

  • 2 # 兩隻小豬的時代

    你好,我認為小孩子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這是天性,沒有所謂的對錯。家長應該尊重孩子,問B願不願與A一起分享,並試圖勸說一起分享一起玩才有意思,自己玩多沒意思呀,如果B還是不願意那就要尊重孩子的意見,不能硬拿走孩子的玩具。可以想別的辦法來哄A開心的哦

  • 3 # 孔祥安說

    首先,先緩和小朋友的情緒。因為即使是成年人,人在情緒中的時候也是什麼道理都聽不進去的。所以,可以先走到寶寶身邊,蹲下來,輕輕地抱住他,用手輕撫孩子的後背。可以不用說話,也可以輕聲安撫他,只需要一直這樣做,慢慢讓孩子的情緒先緩和下來。

    等孩子情緒緩和了之後,父母可以再告訴他應該怎樣怎樣去做……

    這裡很重要的是,我們的父母往往想的是如何立即解決問題(讓孩子不要哭泣),所以我們會採取呵斥、要求、妥協等行為來控制局面,但我們經常忽視了孩子的感受。其實孩子的心理很簡單,不會那麼複雜,就是對方有的東西我沒有,所以委屈,想發洩情緒。孩子不一定不懂道理,所以我們更應該注重孩子的情緒,讓他先宣洩情緒,再給他講道理等等,往往效果會更好。

    還有一種可能性,就是當孩子一哭泣,家長就妥協,一哭泣,家長就妥協……這樣長時間給孩子反饋,孩子會把哭泣當做一種強有力的武器來要挾父母,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面對已經形成的這樣的行為,家長還是要從自身出發,透過學習家庭教育以及兒童心理,提升自己的育兒知識和經驗,這是其一;其二,溫和而堅定,先緩和孩子情緒(如上),然後有原則、堅定的和孩子溝通,如果孩子有違背原則的要求,家長覺得不可以滿足時一定要堅持,並且態度溫和;其三,即使孩子的要求合理,也不要立即滿足,可以適當的延時滿足,孩子哭泣時立即滿足孩子的要求,會給孩子不好的訊號,讓孩子加深哭泣就是武器的印象;其四,家長一定要誠信,答應就做到,不能答應就不要答應,千萬不要為了一時去緩解孩子哭泣帶來的尷尬,而被迫答應,最後又不去兌現,最終讓孩子覺得家長說話不算數,從而不再有信任感,那時,你怎麼勸孩子都不會聽的,只是用哭泣表達不滿。

    基本上就是這些,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出現行為,實際上前期已經有了很長時間的鋪墊,做為家長光有方法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有耐心,相信育兒的科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工人因為討不到薪水而採取的極端行為的主要因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