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山江南岸
-
2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什麼是士族?士族是指世代為官的名門望族。
既然是世代為官,就形成一種封建世襲制度,世襲就是特權,而且以出身論人才,並壟斷政府重要官職的人事安排,導致階層固化,只要出身好,有沒有都不重要。
士族主要是透過三個方面影響政局:
1、控制輿論。
士族由於世代為官,他們的子孫後代大多都受過良好的教育,在政府、文學、醫學、農業生產等各個方面均有一定影響力的人存在,而且士族大多都是門生故吏遍天下,這些人都會為了本士族的利益而說話,掌握了公眾的言論,控制輿論,引導多數人的意見,從而影響政局。
2、控制人才推薦。
三國時期魏國為正統,為官制度實行九品中正制,士族為了自己的利益,大多推薦本族子弟及門當戶對的同等士族,或門生故吏當官,當這些人當了官後,肯定會維護本族利益,而那些出身不高的平民百姓或庶族是很難當官從政的,於是士族透過控制推薦人才做官,從而影響政局。
3、親自從政影響政局。
士族本身就是世代為官的,長年累月為官,士族都有一定的名望和影響力,透過親自從政當官,從而影響政局。
-
3 # 赤子欣
士族是秦漢貴族地主階級統治到隋唐庶族地主階級統治的一個過度,因兩漢察舉制而起,因魏晉薦舉制(九品中正制)而興,因隋唐科舉制而亡,影響政局有三大法寶,壟斷官職(因為是察舉就相互推薦),壟斷知識(農工商上學很難),把控輿論(有知識就可以左右輿論),手機打字實在難,不想打了...
回答這個問題,需要了解中國古代的社會構架、哲學思想、官僚制度及其演進路徑。
簡單說,在原始社會,三皇五帝被認為是神的後代,這一崇拜一直延續到封建社會未期。皇帝自封天子,百姓講天命,起義者造“天意”,有名人物尋根尋祖,莫不如此。
春秋戰國社會架構的記載開始明晰。天子、諸侯、伯爵、君子、庶人、自由民、僕從、奴隸,社會分層明顯。每個階層都有不同的行為規範,不可逾越。三家分晉、天子認可,孔子認為這是禮崩樂壞的開始。
春秋戰國先賢輩出,但大都沒有記錄他們的出身,估計應該都是自由民以上階層。此時的官僚制度,主要是世襲制,但也有不是世家子弟的傑出人物,活躍於各諸侯國的政治舞臺。秦商秧變法,功績制登場,但主要針對戰功。
三國時期,士還沒有作為一個龐大群體出現。魏晉時期推出“九品中正制”,士開始大規模登場。隋唐開科舉,士族得以發揚。但也因此影響中國社會幾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