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明宇媽媽

    現在很多農村越來越城市化,開始蓋起了小洋樓,其實這樣的舉動對農民來說時好事,住的環境變乾淨了。當然了,居然意識到這個問題,那就應該有關部門多組織。讓民俗傳承下去

  • 2 # 噯不謧

    會啊。不說別的,以前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養雞養狗養貓養牛的,那才有農村的感覺,都住上樓房以後,是方便了不少,可有很多東西很多感覺都消失不見了。現在就連吃個柴火飯都覺得不容易了,哈哈。以前農村誰家有個紅白喜事的都在自家院子裡做飯待客,大家在一起好不熱鬧,吃完飯打打麻將什麼的,現在沒有了院子,都去飯店了,吃完了也就散了,時間久了鄰里之間的感情也慢慢淡了。

  • 3 # 王小照

    城市化是一個歷史過程,包括人口職業的轉變、產業結構的轉變以及土地、地域空間的變化。而鄉情則是一種文化,它厚植於鄉人的心底,打磨著鄉人的言談舉止。鄉情不會因為社會的發展、地域空間等的變化而消失,卻會因人們對鄉村文化的淡漠、國家對鄉村開發的不充分而逐漸式微。

    鄉村是中華文明5000年變遷史的縮影,鄉愁對於華人來說,更是綿延一生的文化記憶。然而,城市化的發展給記憶中泥土味的鄉村圍上了趕緊混凝土的藩籬,讓文化在城市中迅速豐富,而與之相對的鄉村文化卻日漸貧瘠,鄉情也因此逐漸淡化。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範周在《延續文脈,讓鄉情有歸途》一文中,將鄉村文化的衰落歸因於兩點:

    一是,鄉村文化基礎設施的匱乏;

    二是,大量鄉村文化資源沒能被啟用和轉化。

    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相對簡單,重點在於因地制宜。即在加強鄉村地區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同時,尊重鄉村特色和當地民俗。讓基礎設施真正惠及鄉民、為鄉民所用。

    相比之下,如何啟用鄉村文化資源則是一個”搞腦子“的活兒。

    一方面,可以深挖鄉村旅遊的文化附加值。利用好鄉村獨特的生態人文化境和文化內涵,打造文旅融合度高的鄉村文化經濟,讓鄉村旅遊不只是”下鄉接地氣“。

    另一方面,要打好“鄉人生活”IP牌。鄉村的特色,在傳統建築、生態環境等“物質”資源,更在鄉村民俗、家規家訓、民俗技藝等“文脈”資源。這種“文脈”資源,才是鄉村之所以被人們惦念的根之所在。

    要想在城市化過程中固好鄉村文化,就要守護好這股由鄉土、鄉情、鄉愁凝聚的文化力量。這種人情的溫度,才是鄉情在城市化背景下得以立足的根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惠施怕莊周搶他宰相,為什麼莊周還和他感情那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