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葉楓流

    第二代戰鬥機和第三代戰鬥機分別以速度和敏捷性為設計目標。

    為了達到高速度,就要減小阻力。包括空氣阻力和激波阻力。

    降低空氣阻力,就要減小橫截面積。機翼更薄,機身細長,減小機翼展弦比,機身表面更光滑。降低波阻,採用後掠角,改變翼型。

    只要後掠角大,不論是後掠翼還是三角翼,都可以採用。如果減小展弦比,短梯形機翼也是可以的。所以第二代戰鬥機的外形可以有很大差別。由於不需要考慮雷達反射面積,發動機進氣口的位置和形狀也很不一樣。有機頭進氣,機身兩側進氣,機翼根部進氣。進氣口有圓形,兩側半圓形,矩形。這讓氣動外形各式各樣。

    第三代戰鬥機在高速基礎上重視機動性,機翼後掠角都採用中等後掠角。為了提高大迎角穩定性,很多采用了邊條翼。由於飛機重量增加,為了維持高速飛行的穩定和敏捷,雙垂尾被廣泛應用。第三代戰鬥機也有很多共性的特徵。由於不用考慮雷達反射波,不用考慮外形細節。

    第二代戰鬥機和第三代戰鬥機的共性是不用考慮雷達反射波的問題。所以外形設計只需考慮速度和敏捷性。採用不同的外形去實現設計目標。

    第四代戰鬥機首先要考慮的是抑制雷達波的反射率。雷達反射的計算公式是相同的。計算出來的機身外形就接近,機翼平面形狀也近似。這是必然的結果。

    現有的第四代戰鬥機及原型機中,F-22,F-35,FC-31,日本心神,都是外形相似的。原因就是面對的雷達波一樣。

  • 2 # 風光田園好時光

    縱觀世界戰鬥機的發展歷程,我們不難發現,從美國的萊特兄弟發明飛機到現在,飛機發動機經歷了活塞式,轉子式,渦輪噴氣式,渦輪風扇式,渦輪螺旋槳式,到現在最先進噴氣向量發動機,飛機發動機已經發展到了相當的高度,噴氣發動機的結構和外形很難再有突破。

    現在我們再說說飛機的氣動外形,戰鬥機經歷了2代、3代的發展,世界各國已經把大部分氣動外形設計實驗完了。法國“Phantom”2000,採用的是三角翼,法國“陣風”採用三角翼+鴨翼,美國F_14採用可變後掠翼,採用前掠翼設計的蘇“金雕”47。都設計出了許多經典戰鬥機 。技術上已經相當成熟,到了4代戰機,留給科研員設計空間不多了。再者4代戰機強調戰場生存能力,因此設計4代戰機時首要考慮的就是雷達反射率,雷達反射率計算公式是一樣的,設計計算的結果是一樣的,所以4代戰機的外形基本一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