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2019小二談育兒

    關於小孩聰不聰明這一說法,父母沒有這個本事把小孩生得聰明些,不能怪父母。至於將考試考得不好,歸結於聰明仍至怪父母,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是可笑的。

    一、考得不好的原因。

    (1)、與自身學習基礎扎不紮實,所學知識瞭解程度與撐握程度,還與應用程度有著密切關係。

    (2)、與自身臨場發揮有關,面對考試或有焦慮症,便會影響成績。

    (3)、與自身平常對待學業有關,平時不注意練習不慮心請教,自然影響到考試成績。

    二、影響聰明的因素。

    (1)、受遺傳基因的影響。

    (2)、受缺乏智力開發鍛鍊的影響。

    (3)、受自身接受能力,應變技巧及處事方式方法的影響。

    三、父母沒有錯。

    孩子考試成績理不理想,考試者是小孩,與自身學習基礎、臨場發揮、平時不努力有關,考得不好責任不在父母,父母沒有錯。自己聰不聰明,重在“後天”的努力、注重培養及鍛鍊,怪不了父母。

    (文:源於創作,圖:源於網路)

  • 2 # 寒雪冰心42515851

    父母沒有錯,父母給他生命應該感恩才是,這樣的孩子沒有教育好,可能是父母平時太慣了,孩子父母平時根本沒有給他教育

  • 3 # 霖9996

    是父母的錯,但不是沒有把他生的聰明點的錯,而是教育的錯

    錯在沒教會他自己找到事情的本質錯誤,不是推卸責任

  • 4 # 蒙氏育娃

    對於這個問題我先談幾個關於育兒的心得:

    1、每個幼兒都是天才。

    這個觀點是我自己悟出來的,相關的佐證其實已經在回答其他問題中提到過。比如孩子兩歲左右過目不忘,過耳不忘。當時你給孩子讀繪本時,一兩遍後孩子就能發覺你閱讀過程中出現的語音或詞語錯誤。孩子看過汽車標識,只要你告訴他名字,下次就能說出名字。你在教導孩子的過程中,偶爾的一句話,孩子都奉為寶典,或者還告訴媽媽,爸爸說過什麼什麼。我們夢寐以求過目不忘的天才,其實我們2歲的孩子就有這樣的能力。

    2、能力遞減規律。

    我最早從《卡爾威特的教育》獲知能力遞減規律,當時不以為然,後來切身體會到2歲孩子的天賦,才開始重視起來。後來又從其他大家書中陸續看到這個理論。

    3、品德第一。

    品德是所有教育大家最為看重的,從古至今無不如此。孩子的智商越高,品德越重要,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小結一下,怪父母是孩子品德不夠,根源在於父母沒有教育好;孩子是否聰明跟遺傳沒關係,每個幼兒都是天才。但是這種能力在逐漸減弱,小學階段基本定型,後面就只能依靠個人努力了。

  • 5 # 一絲不苟麵條Ro

    答:不是父母的錯,對於教育孩子你可以這麼說,1加1你用了幾歲學會的?用了多久學好的?很短時間對吧,並且可能你其他的童年事情都忘了,但是1加1缺沒有忘記,雖然你這一次沒考好,沒關係,可能是你沒有掌握學習方法,只要認真學習就可以了,具體哪些題你不會現在就告訴我,我看看我會不會,會得話教給你,知識都是1點點累積的,學習好的學生也是一點點這麼慢慢學的,要有耐心,至於別人比你學的快,學習成績好只能說他們學習的時間以前就比你長,比你認真,基礎好了,學起來自然就比你輕鬆,但並不代表比你聰明,咱們學習要想達到第一名,最好的辦法就是與世無爭,無論外界如何,無論他人比你優秀還是差,都不要受影響,比你學習差的,你關注多了,你就會和他一樣貪玩,和學習好的比的多了,學習成績比他低,你就會努力,但一旦過了這個盡頭,如果還是沒有超過他,你就會自卑,沒有勇氣重新鼓起勇氣超越他,所以,對比中的學習,只會讓你分散注意力,週而復始,失去學習興趣!真證的贏家是無論外界如何,每天給自己訂1個可以達到的目標每天多學1點點,養成這種習慣,學會發現自己的不足與長處,取長補短,加快學習腳步,你會發現這個時候你會進步很快,但你不要和他們去比,即使堅持1個月,1年後你從倒數第一,變成了正數第一名也不要去和任何人比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挑選薩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