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玩家711

    謝謝,我認可此說法。為什麼?1,我一直認為古董是人的物化表達,人是古董的人格化代表。物配其人,德佩其位,天理也。2,古董各式各樣,人形形色色,人和人從一個角度看差不多,但從另一角度看差距不是一點而是十萬八千里。3,從我實踐說,我是國內九十年來收藏研究東陵寶貝第一人,計有30多件。我給孩子和親戚朋友講,為什麼這麼多寶貝能到我手裡呢?一是我對古董的天然敏感,追求末曾發現的骨董,看重歷史文化價值。二是古董知道我懂它們,也會正確處理,我給孩子交待東陵寶貝屬國家,我活著我交,我死後你交。三是我老伴德性脫俗超眾,德者得大天理。

  • 2 # 春風博古

    這句話我認為說的很對,而且富有哲理,古瓷是一個物件,它怎麼能夠鑑定人呢?這在文學修辭手法中叫做“擬人”賦予事物人格化!人能夠鑑定古瓷,古瓷在被鑑定過程中,也能夠反過來印證鑑定者的真偽和認知水平。

    搞鑑定可是個技術活,不僅需要大量鑑定知識的儲備,而且還要有豐富實踐經驗的積累,二者缺一不可。如果一名鑑定者對鑑定物件一知半解,模糊不定,甚至濫竽充數,不懂裝懂,那麼他可以忽悠一時,但是終究會露出馬腳。

    我也喜歡收藏,經常到市場上溜達,到一些收藏群裡轉悠,經常聽到有些藏友說這句話。俗話說“林子大了啥鳥都有。”收藏市場更是如此,由於長期以來故步自封,創新不夠,加之鑑定方法老舊,鑑定從業者的公信力受到公眾的質疑,一些鑑寶節目或活動,頻繁鬧出真假不分,真品當作仿品砸掉等“笑話”和醜聞,使一些偽專家露出原形。

    從這句話裡我們也得到一些有益的從業啟示:

    一是業熟藝精。我們無論你做什麼工作,從事什麼行業,要想站穩腳跟,首先必須掌握從業的各種知識和技巧,做到“術業有專攻”,只有先利其器,才能後善其事。

    二是要以信立身。作人做事應講誠信,有操守,有良好口碑,像毛主席說的那樣:“做老實人,說老實話”,切不可耍小聰明,不懂裝懂,甚至信口雌黃,胡編亂造。

    三是要謙虛低調。俗話說“謙受益,滿招壎”,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做人切不可盲目自大,更不可目中無人,多聽取別人的意見,善於取長補短,只有胸懷寬廣,才能海納百川,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讓自己的業務更專更精,不斷自我超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00年的農曆2月30和陽曆4月4號同一天是多長時間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