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讀取速度太慢了。
因為這光碟讀寫都需要旋轉,還是在空氣中裸露的旋轉。
CD光碟機一般讀取都是52倍速(臺式)48倍速(筆記本內建,超薄外接),基準是150KB/s
52倍速不過是8.4MB/s。隨便好一點點的現代隨身碟讀取都比這個快。
DVD倒是速度能快點一般純DVD光碟機是24倍速,基準是1.4MB/s,
24倍速是33.2MB/s。也就是個一般機械硬碟的水平吧。比較好的隨身碟都能到這個速度。
要是SSD的話,那就更快了。
而且光碟寫入速度比讀取速度就慢的更多了。
2、然後容量問題。
CD一張盤容量是700M,DVD雙層的最大15G。BD燒錄盤至今沒有流行起來。
3、便攜性問題。
光碟不能裸盤攜帶,加上殼子後體積可不小。
4、壽命問題。
CD,DVD是有壽命的。。。光碟機壽命更是短。
只讀的盤基本還好,絕大部分都能堅持超過10年。
刻錄的盤,5年基本就能壞一小半。檔案級DVD+精心儲存能儲存超過20年也不容易。
你也不想你的資料放哪裡幾年就完蛋了吧。
按標稱平均無故障時間(MTBF)
硬碟是100W~120W小時≈114年~137年。
光碟是100年,光碟機是10W小時。
但是誰見過用這麼久不壞的硬碟,光碟機嗎?
光碟其同理,實際壽命真的沒廠家說的那麼久。
只讀的光碟壽命確實是非常長,
但是他裡面只適合放電影,軟體等這種出廠就固定好的資料。
真正保證儲存可靠性時並不會指望某個介質可以長時間儲存資料。
當資料海量時,損壞的機率再低,實際損壞的數量都不會少。
而是進行多份備份(備份+使用數量≥3),並且定期互相校檢,如果出現某一份資料和其他備份不一致時,對不一樣的那份進行修正。
5、找東西太麻煩了。
硬盤裡裡放幾百部電影,找起來非常快,(且不提線上播放這種搜一下就直接出來的情況)
幾百張光碟堆在那裡找起來就非常心塞了。
6、噪音問題。
讀盤時的動靜就不小,燒錄時動靜更是慘。
1、讀取速度太慢了。
因為這光碟讀寫都需要旋轉,還是在空氣中裸露的旋轉。
CD光碟機一般讀取都是52倍速(臺式)48倍速(筆記本內建,超薄外接),基準是150KB/s
52倍速不過是8.4MB/s。隨便好一點點的現代隨身碟讀取都比這個快。
DVD倒是速度能快點一般純DVD光碟機是24倍速,基準是1.4MB/s,
24倍速是33.2MB/s。也就是個一般機械硬碟的水平吧。比較好的隨身碟都能到這個速度。
要是SSD的話,那就更快了。
而且光碟寫入速度比讀取速度就慢的更多了。
2、然後容量問題。
CD一張盤容量是700M,DVD雙層的最大15G。BD燒錄盤至今沒有流行起來。
3、便攜性問題。
光碟不能裸盤攜帶,加上殼子後體積可不小。
4、壽命問題。
CD,DVD是有壽命的。。。光碟機壽命更是短。
只讀的盤基本還好,絕大部分都能堅持超過10年。
刻錄的盤,5年基本就能壞一小半。檔案級DVD+精心儲存能儲存超過20年也不容易。
你也不想你的資料放哪裡幾年就完蛋了吧。
按標稱平均無故障時間(MTBF)
硬碟是100W~120W小時≈114年~137年。
光碟是100年,光碟機是10W小時。
但是誰見過用這麼久不壞的硬碟,光碟機嗎?
光碟其同理,實際壽命真的沒廠家說的那麼久。
只讀的光碟壽命確實是非常長,
但是他裡面只適合放電影,軟體等這種出廠就固定好的資料。
真正保證儲存可靠性時並不會指望某個介質可以長時間儲存資料。
當資料海量時,損壞的機率再低,實際損壞的數量都不會少。
而是進行多份備份(備份+使用數量≥3),並且定期互相校檢,如果出現某一份資料和其他備份不一致時,對不一樣的那份進行修正。
5、找東西太麻煩了。
硬盤裡裡放幾百部電影,找起來非常快,(且不提線上播放這種搜一下就直接出來的情況)
幾百張光碟堆在那裡找起來就非常心塞了。
6、噪音問題。
讀盤時的動靜就不小,燒錄時動靜更是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