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松林

    《非暴力溝通》是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發現了神奇而平和的非暴力溝通方式,透過它,世界各地無數的人們獲得了愛、和諧和幸福!我們每個人都有必要來學習非暴力溝通方式,使用這種愛的語言,準確表達自己的感受,認真傾聽對方的請求,達到人與人之間心靈的相通和真正的和諧共處。

    每個人都有自我保護的意識,不希望在與他人接觸時受到傷害;同時當今的社會關係是如此複雜,以至於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常常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對他人做出評判以此來確認他人是否值得信任;另外由於人類語言本身的缺陷,在溝通時人所要表達的思想可能在溝通中被改變甚至缺失。以上的原因導致與人有效的進行溝通常常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而非暴力溝通是增加與人溝通效率的一種有效途徑。

    人們具有對事物判斷的慾望。當聽到某個觀點時,常常會從自身的角度出發對該觀點進行評論。雖然對事物的評論經常發生,但在當事人情緒激動時,這種評判會被放大。當情緒越激動時所能達成的共識也會減少,在心裡層面上看到的會是不同的觀點。如果此時存在一個不帶情緒波動的旁觀者,很可能會發現當事人在談論的不是同一件事,但是由於當事雙方的情緒激動而迷失了原本問題的方向,只一味按照自己的價值標準對事物做出各自的判斷,所以 實際意義上的溝通更本沒有達到。總之我們習慣於從自身的角度出發來評判別人的感性言論,而這種衝動阻礙了溝通。非暴力溝通要求認真的傾聽和對事物的客觀描述,從對方的角度觀察他的想法和態度,理解他的感受,這能夠遏制對他人的評判,從而改善溝通的效果。

    當人們的價值觀,認識存在差異時,相互之間的有效溝通會變得更加困難。有一種觀點認為,溝通失敗的原因是,溝通的雙方擔心對方不能接受自己的觀點,所以不願意向對方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受,只有當具有一個獨立人格的人被接受,他才願意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於是至少當溝通雙方中的一方願意表達各自的觀點並接受對方的不同觀點時,溝通才可以順利進行。要做到這點必須要求溝通的至少一方有能力有意願去面對不同的觀點,接受不同的意見,並在面對面的溝通中展示出這種意願。這是情感與智慧共同的結果,其一部分源自溝通者對自身的瞭解,另一部分需要技巧的訓練。*非暴力溝通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引導對方表達真實感情和想法同時在交流中非暴力溝通還要求真實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的過程,這個過程促進了溝通的進行。

  • 2 # 橘子愛唱歌

    《非暴力溝通》讀完那一刻,最大的感受集中在三處:其一是愛自己(第九章內容),對自我需要和感受的理解,對自我表現的包容;其二是非溝通的四個關鍵性步驟(觀察、感受、需要、請求)以及第三點對話中對他人情緒的理解。 整本書的思路,先提出非暴力溝通的關鍵——愛,這也是後文作者反覆強調的觀點;然後展示了“非愛”的異化的溝通方式;繼而分五章講述了非暴力溝通的四個步驟:觀察(對個體具體的或連續性的行為發表不帶道德評價的意見,而不由此行為推測、總結其人的性格和其他方面)、感受(我們不對行為進行評價,而是表達此刻的心情)、需要、請求(減少抽象的語言,具體的描述請求內容);此後各章可以看成是非暴力溝通技巧在生活中的引用了,去傾聽別人、理解自己、合理的表達憤怒與感激,熱愛生活。 在閱讀中,除了“愛”以外,給我很深映像的另一個詞是“具體化”,尤其是在非暴力溝通的四個步驟中,作者一再強調我們具體的表達自己的觀察結果、具體的描述自己的感受、表達自己的需要和發出具體的請求。其實我很認同這個觀點,只是在表達感受和發出請求這兩點上,我覺得這種具體化和我們華人尤其是南方人言行上的“委婉”似有衝突。我們很多時候有意無意間會把自己的把自己的需要或者感受暗示出來,而不會明示。當然,另一方面而言,這種風俗,也讓我們更擅長體會別人的情緒。(至少我個人感覺,內向者普遍如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春季攻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