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華哥雜談
-
2 # 山西的牧馬河的春天
歷史的發展是必然的,歷史的每一個重大事件既有偶然性的一面,又有必然性的一面。偶然性中蘊含著必然性。人類社會形態是由最初的原始社會,經過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二十世紀初葉出現了社會主義形態,在全球資本主義世界最薄弱的一環中,誕生了蘇維埃政權,經過一個世紀的歷史演變,社會主義事業走出了一個“之”字形的發展道路,由一個社會主義政權(前蘇聯)發展成二十幾個社會主義政權組成的陣營,再到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陣營解體。這種羅旋式的歷史發展是歷史唯物主義中的一個重要規律。通俗點講,就是說歷史的發展總體上是向前不斷髮展的,但在某個歷史價段會產生反覆,這種看似歷史的倒退其實是前進的另一種形式。
-
3 # 梨花
結果是必然的,不可重來。
發展本身是偶然的,不可掌控與預知。
雖然從結果倒著推回去你會覺得一切都是那麼合理,但這只是眾多可能中一個而已,從中找所謂的規律等同於從未發生的可能中找規律一樣沒有意義。
歷史發展當然是必然的,也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這裡所說的是歷史發展的大趨勢,並非指一人一事。比如說秦末農民起義,劉邦透過努力成功登上皇位,元末朱元璋在眾多豪強中脫穎而出,這些都是歷史的必然,也就是說秦和元滅亡是大勢所趨。
但是,歷史發展程序中有一定的偶然性,它依附於必然性這個大趨勢,以上述問題為例,秦滅亡了,是劉邦還是項羽笑到最後,那倒不一定,雖然劉邦政治水平比項羽高,那也得有足夠的運氣。朱元璋在與陳友諒在鄱陽湖大戰中,差點被打死,還好常遇春拼死保護,否則,陳友諒就可能當上開國皇帝了。
歷史的必然性還體現在發展的階段性和規律性。現在問答上有各種各樣莫名奇妙的假設,比如說唐朝商業發達,能不能發展出資本主義?宋朝如果沒有滅亡,是否率先進入君主立憲制?朱元璋取代崇禎帝,能不能拯救明朝?如果明朝沒有滅亡,鴉片戰爭能否戰勝英國?
諸如此類的假設性問題,十分天真。任何一段歷史的發展都有它的階段性,無論當時的人如何聰明,皇帝多麼英明勤政,它也不可能超越時代。率先發展出君主立憲和工業革命的英國,它也有一個漫長的過程,資本主義從萌芽到大航海,從文世復興再到革命,經歷了500多年。
超越歷史規律最終都不會成功,現代很多人研究西漢末年的“王莽改制”,發現王莽的很多改革舉措超越了當時的社會生產力,大呼王莽是不是現代人穿越了。
中國之所以在十分強大的前提下卻沒能率先進入資本主義,是因為我們文明的發展與西方根本不同,完全就是兩個方向,所以任何一個封建朝代都不可能脫離時代而變異。
歷史的必然性還體現在它是向前滾動發展的。人類社會歷史數百萬年,從猿人到直立人,從新石器時代到奴隸社會,每一步發展都是向前的,也是不可逆的,任何企圖扭轉歷史,違備歷史向前發展的行為,最終都是失敗的。遠的不說,就說近代的袁世凱稱帝行為,清朝滅亡,封建制結束是歷史選擇的,任何人都不能走回頭路,可終結帝制的袁世凱卻選擇稱帝,最終下慘當然悲慘,連原本忠心的馮國璋等人都與他分道揚鑣。
這也就是孫中山先生所說的“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