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正經的軍棍
-
2 # 成都市民小小堯
秦國地處偏遠,尚武,普遍沒有什麼文化,在當時不被中原列國所認可。所以,秦國便於改革(越沒有歷史底蘊越容易改革)。但是,由於本國的文化普及率低,人口也不多,所以有才的人的基數就小,想要出一個治世良才就很難(況且秦國都把運氣用來出明君去了,一連7個),所以,名臣就只有靠從外國引進了。其實也不是其他國家沒有名臣改革,只是其他六國文化底蘊深厚,改革阻擊過大,只有秦國便於改革,而且君臣一心。所以,秦國也是成就名臣的地方。
-
3 # 簡明體
秦國地處西戎,本來屬於文化經濟都比較落後的地區,但一來天降良機:強大的晉國被韓趙魏一分為三,使得秦國地緣格局一派大好;二來中原諸國互相傾軋爭霸,使秦國得以發展;三來相對而言秦國缺乏人才且六代國主均有大志而禮賢下士,因此各華人才紛至沓來,最終早就秦朝一統天下的偉業。
可以這樣說,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政權的崛起都不是僅靠本華人。
細數下秦國的幾個比較有名的功臣,商鞅來自魏國,百里奚來自齊國,蹇叔來自宋國,蒙恬來自齊國,張儀來自魏國,呂不韋來自衛國…………很多功臣良將,都不是秦國本土人。
成大事者,聚天下之才
幾代秦王都明白,想稱霸,想發展不可能僅靠秦國那一畝三分地,那一畝三分地裡就算有再多人才,也沒辦法和全天下的人才相比。
歷朝歷代,每一個人政權的崛起,都不是完全靠自己的人打出來的天下,蒙古建立大元王朝,靠的是手下的人漢軍,金國統治北方,靠的是手下的人漢族大臣,永樂皇帝起兵,蒙古朵顏三衛立下汗馬功勞,到了清朝,這一點更為明顯,後金崛起,手下諸多漢族大臣和蒙古騎兵,等到清軍入關之後,更為明顯,有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還有吳三桂,這些都是為清朝立下過汗馬功勞的人,南下,靠的就是他們。
為什麼每一個政權的諸多功臣都不是本華人?原因大概兩點
1.本華人才遠沒有全華人才多,各個政權興起之時,僅有一隅之地,人口少,讀過書的更少。在這種局面下,只有吸收更多的人才為自己所用,才能讓自己的政權更為強盛。
2.吸引一個人,帶來的是一大群人為自己所用。古代個人崇拜是非常嚴重的。在古代,很多人對於將領文人,都是比較敬仰,自己的偶像跟著別人走了,那自己也跟著去了。
國家的推動發展,不能僅僅是隻靠一小撮人,一小撮人,掀不起大浪。引進外來的人才,就是引進新的理論,引進了更為成熟的思想,壯大自己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