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六聯新

    該病從芸豆幼苗到成株期均可發生,以花期為害嚴重。主要為害芸豆地上部莖稈,導致莖腐。幼苗發病多在近地表莖基部,發病初期病部呈水漬狀、深綠色溼腐狀,發展為白色棉絮狀菌絲體,嚴重時病株倒伏而死。成株發病多為莖或莖基部,發病初期病部呈暗褐色、溼潤狀,發展為深褐色,後變成蒼白色,病斑不規則,可繞莖部向上、下蔓延。一般情況病部以上往往枯死,也可造成莖稈折斷。潮溼時病部產生棉絮狀白色菌絲,病莖生有黑色鼠糞狀菌核。

    發病規律

    芸豆菌核病的病菌以菌核的形式可在土壤中、病殘體上或混在堆肥裡和種子裡越冬。當春天溫溼度適宜時,越冬菌核萌發產生子囊盤和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隨風雨傳播侵染。菌絲具有較強的侵染力,可以透過株間菌絲體接觸擴大傳播成為再侵染,由於菌絲迅速擴充套件,使病部造成腐爛。該病在芸豆成株期,陰雨連綿、田間溼度過大,較易發病。

    防治方法

    ①選用無病害的種子。

    ②與禾本科作物( 含麥類、玉米、高粱、穀子等) 進行2年以上輪作,以減少土壤中的菌核。

    ④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可噴50%速克靈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50%乙烯菌核利(農利靈)可溼性粉劑1000-1200倍液,或50%異菌脈(撲海因)可溼性粉劑1000-1200倍液,或40%菌核淨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每隔7天噴1次,連噴3-4次

  • 2 # 好貨天天分享

    芸豆有菌核病,如果是大棚就及時通風透氣,降低裡面的溼度才是真的,及及時打藥處理,而不是衝施。芸豆菌核病,可用異菌脲+腐黴利,或啶菌惡唑,或啶醯菌胺等藥噴霧防治,5-7天一次,連續噴霧防治2-3次。

    芸豆菌核病藥劑防治:在菌核萌發出土後到子囊盤形成盛期一般在芸豆3-5片複葉期噴藥防治,用250克/升咪鮮胺乳油每公頃1.5升或40%菌核淨可溼性粉劑每公頃1.5千克或50%腐黴利;速克靈可溼性粉劑每公頃1.5千克或50%異菌脲撲海因可溼性粉劑0.75-1.5千克對水噴霧,一般於發病初期噴一次,7-10天后再噴一次,提倡交替用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形容“想說又說不出來”的成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