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甘棠文史
-
2 # 問之之問
要知道煎煮過的中藥裡有哪些成分,這可真不是件簡單的事~要是能把這個弄清楚了,可就為中藥現代化做出大貢獻了。
先來說說中藥裡可能有哪些成分?苷類(糖或糖的衍生物與苷元連線)、黃酮類、萜類、環烯醚萜累、皂苷類、生物鹼類、強心苷類、醌類、香豆素類、有機酸類、木脂素類、多糖類、揮發油類、鞣質類等。但就主要成分的分類來說就很複雜了,要具體鑑別出各種成分絕不是簡單的事。
但這也不是不可能完成,可以藉助藥物分析和天然藥化相關知識,先鑑別根據理化特徵鑑別出化學成分的種類,然後再借助四大波普(紫外、紅外、質譜和核磁)解出結構來也不是難事。當然,氣相色譜和液相色譜也是必須的。
這些都是建立在已有的藥物分析、藥物化學、天然藥物化學、生藥學的知識基礎上的,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尤其是中藥成分複雜,煎煮過後某些化學成分可能發生變化,甚至有些成分含量極低,所以鑑別和鑑定就是技術活了。
如果有幸能發現一種新物質(新的化學結構)且有較好的藥理活性,在天然藥化方向就算是很牛的了,一篇SCI不成問題。如果運氣再好點,能繼續開發新藥那就發財了。
如果以上的內容還不是很懂,那我就舉個簡單例子。青蒿素是從黃花蒿里提取的,當然不是煎煮過後得到的(好像有些不恰當,但大家也就只知道這個故事),因為青蒿素中有一個過氧鍵,高溫條件下不穩定,所以屠呦呦老師採用乙醚低溫提取,成功分離並鑑定結構,之後又做了臨床抗瘧實驗,因此獲得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順便提一句,青蒿素就屬於“倍半萜”,至於結構嘛,就不細講了!
這個問題牛叉了,因為中藥成分都是經過提取分離後根據化學反應才知道具體是什麼成分的。目前是沒有以肉眼辨別的方法的,光是煮過的藥材,除了顏色變得不可描述外,還有特殊的氣味,但是真不是容易辨別的。
中藥材的成分大致可分為甾體、黃酮、蒽醌類、生物鹼、皂苷、多糖等等,然後再細分下來又是一大堆,這些都是比較精細的了。大多是需要透過試驗才能得出來的,還有看化學結構等分類,總的來說就是這是一個複雜的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