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作為一名歷史愛好者,我覺得從事文化教育等文藝活動的人穿旗袍馬褂最好,比如說茶藝師穿旗袍,學古典音樂的人穿旗袍,講國學的人穿馬褂最好,這樣更能體現中華氣息!
14
回覆列表
  • 1 # 死亡瘟疫

    我覺得在清朝,後宮的太后(額娘)、大福晉、小福晉。皇帝(皇阿瑪)、皇阿哥、各位貝勒爺們。從事清政府政務機關行業的人,穿滿服:旗袍、馬褂辮子裝/唐裝的,最好。

  • 2 # 西愛非遺

    旗袍旗袍旗人之袍,是滿族女人的衣服。

    而現代旗袍則是有八大胡同妓女之服演變而來,好不好看是審美,該不該穿是自由!

    馬褂是滿族士兵的軍服,在當時的冷兵器時代,主要用於擦刀上人血。所以滿清皇帝有賞黃馬褂的習慣,目的在於表彰戰功卓著,後來延伸至所有功勞。

    滿清入關,殺漢族共有幾千萬之多,這馬褂上粘著仇恨的血債,你想穿就穿,無人攔你!

  • 3 # 笑看紅塵2017

    從場合來看,在正式場合,正規場合,穿旗袍最合適,比如開業慶典、喜慶婚姻等。從行業來看,服裝銷售行業,禮賓迎賓行業,比較莊重的行業等穿旗袍比較合適。

  • 4 # 關河南望

    旗袍馬褂?

    現在是旗袍還有人穿。畢竟它是經過了民國的改進,算是貼合近現代女性的審美需求,至於馬褂麼,說句不好聽的,除了相聲快板大鼓之類的曲藝人穿它,別的,也真不適合什麼人穿了。

    服飾的存在是和人類的歷史相關的。

    旗袍的歷史淵源我們還無法考證,無論是從古代的深衣還是從清代的旗裝,之所以能延續到現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適合一些近代東方女性的審美觀,相比前清時期的旗裝,它更適合當時民國以來女子展現曲線的要求。而到了現代,各種超短裙,緊身褲已經把女性的身材美展現的淋漓盡致,於是曾經風靡一時的旗袍也趨於平淡了。

    馬褂作為滿清時期八旗騎馬射箭的服飾,加上滿清統治的兩百多年並沒有什麼發展,主要都是以一種非常昏暗的色彩出現在人們面前。它從來都沒有適合過人們的審美需求,反而是政治因素較大,比如當年的“剃髮易服,到了民國,也沒有太多的人去反對它以致去推倒它,由於群眾基礎很強,所以民國所定的服制條例裡,男性的禮服的“褂”就是來自於馬褂,以至於到後來我們設計“唐裝”的時候也用到了馬褂為原型。但相對來說,這種服飾並不能展現我們的歷史,也不能成為現代的衣著,所以自然也就成為了歷史的塵埃。

    如果說要恢復這兩種服飾,或者說要以這兩種服飾作為中華文化的代表,我想反對的人大概是會佔了多數,如果說什麼行業需要穿這些,我首先認為,旗袍可以不分行業,女性都可以穿著,但是馬褂,也就適合說相聲曲藝之類的行業吧,畢竟這些行業就是從那個時代來的藝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二次元動漫很好看,但是三次元的人扮演出來卻沒那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