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彎孢菌葉斑病,是近幾年在北京郊區和河北省玉米上發生的1種異於小斑病和圓斑病的葉斑病。1994年北京夏玉米上發病的品種(系)有西玉3號、京早10號、懷玉1號等;河北省隆化、平泉在黃早417上和黃早四自交系為親本的制種田嚴重發生,一般減產20%,嚴重的達60%,有可能成為玉米生產的潛在威脅。 症狀 病斑卵圓形或橢圓形,大小為1~4毫米,中央乳白色,外圍有褐色環並帶有褪色暈圈(彩版四,21)。嚴重感病的品種全株葉片密佈病斑,病斑偶有聯合,導致全葉枯死。此病害症狀極易與眼斑病的症狀混淆。 病原 Curvularia lunata(Walk)Boed屬不完全菌亞門,彎孢黴屬。該菌在PDA平面上不同條件下培養,以28~32℃菌落生長旺盛,16℃時生長緩慢,40℃時停止生長。菌落平展,菌絲呈放射狀,表面絮狀,呈墨綠色。經鏡檢,分生孢子梗褐色,較直或稍彎曲;單枝或分枝,分生孢子聚生於分生孢子梗頂端,呈花瓣狀,分生孢子為3隔4胞結構,中間2個細胞膨大,暗褐色,兩端細胞較小,淡褐色,大小為20~30微米×8~6微米。 發病特點 病株殘體上的病菌在室內、外乾燥條件下,可以安全越冬,成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該病在高溫高溼條件下有利於流行。據在溫室分離接種試驗,21~29℃的條件下,4~5天后可在接種植株上出現水漬狀斑點,7~10天后病斑成熟。品種抗病性有較大差異,高抗型別有燕單501、京墾114、92-1、中試11、4976和高油115;抗病型別有京墾109、2223和中2996;中抗型別有407X701、京玉1號、中單120、農大108、中玉4號和6號;中感型別有懷玉1號、掖單4號、唐抗5號、703×478和農大60;感病的有西玉3號、京早10號、京育3號、京單12和478。 防治方法 (1)種植抗病品種。 (2)消滅侵染源。處理秸稈也是一項重要措施。藥劑防治有待今後研究。
玉米彎孢菌葉斑病,是近幾年在北京郊區和河北省玉米上發生的1種異於小斑病和圓斑病的葉斑病。1994年北京夏玉米上發病的品種(系)有西玉3號、京早10號、懷玉1號等;河北省隆化、平泉在黃早417上和黃早四自交系為親本的制種田嚴重發生,一般減產20%,嚴重的達60%,有可能成為玉米生產的潛在威脅。 症狀 病斑卵圓形或橢圓形,大小為1~4毫米,中央乳白色,外圍有褐色環並帶有褪色暈圈(彩版四,21)。嚴重感病的品種全株葉片密佈病斑,病斑偶有聯合,導致全葉枯死。此病害症狀極易與眼斑病的症狀混淆。 病原 Curvularia lunata(Walk)Boed屬不完全菌亞門,彎孢黴屬。該菌在PDA平面上不同條件下培養,以28~32℃菌落生長旺盛,16℃時生長緩慢,40℃時停止生長。菌落平展,菌絲呈放射狀,表面絮狀,呈墨綠色。經鏡檢,分生孢子梗褐色,較直或稍彎曲;單枝或分枝,分生孢子聚生於分生孢子梗頂端,呈花瓣狀,分生孢子為3隔4胞結構,中間2個細胞膨大,暗褐色,兩端細胞較小,淡褐色,大小為20~30微米×8~6微米。 發病特點 病株殘體上的病菌在室內、外乾燥條件下,可以安全越冬,成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該病在高溫高溼條件下有利於流行。據在溫室分離接種試驗,21~29℃的條件下,4~5天后可在接種植株上出現水漬狀斑點,7~10天后病斑成熟。品種抗病性有較大差異,高抗型別有燕單501、京墾114、92-1、中試11、4976和高油115;抗病型別有京墾109、2223和中2996;中抗型別有407X701、京玉1號、中單120、農大108、中玉4號和6號;中感型別有懷玉1號、掖單4號、唐抗5號、703×478和農大60;感病的有西玉3號、京早10號、京育3號、京單12和478。 防治方法 (1)種植抗病品種。 (2)消滅侵染源。處理秸稈也是一項重要措施。藥劑防治有待今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