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7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721392542829

    描述(description)強調對一些事物、事件進行中立的記錄。比如小明在2014年2月2日用刀殺死了小紅。判斷(judgment)強調對某個陳述的真與假進行判斷。比如“小明在2014年2月2日用刀殺死了小紅”是真的。評價(evaluation)強調對某個東西的價值進行估計。比如小明在2014年2月2日用刀殺死了小紅這個行為是不對的。不過,三者也有交叉和模糊之處,而這種模糊之處反而更令人感興趣。就描述而言,我們都知道“理論滲透觀察”。看似可能有客觀中立的描述,但實際上都是滲透進了理論。比如我們用經典力學描述世界,就滲透了牛頓的物理學理論,而忽略了相對論量子力學。對某個特定物理事件、生物事件的描述,都反映了背後我們選擇用以描述這個事件的理論框架。對人類行為的描述尤其如此。還有帶有修辭性質的描述,比如人工流產可以描述為謀殺未出生的嬰兒,也可以描述為選擇性終止妊娠。判斷有時候也涉及價值,比如法官判斷嫌疑人的確犯了罪。比如我對某某人的能力、道德素質做出了判斷。人們常常以為,判斷是理性的,不受情緒影響的。而在心理學家眼中,人類從來就不是理性的動物。我們的判斷往往是無意識進行的,會受到各種無關因素的影響。我們天生就不是為了“求真”而進行判斷,而是為了“生存與繁衍”來進行判斷。評價也是如此,evaluation還有賦值的意思,我們可以給一個命題賦值為“真”,也可以賦值為“假”。給一個行為在道德上賦值為“好”,也可以賦值為“壞”。人們常常以為,評價是在描述之後再進行的。比如我們先描述了小明殺了小紅這個事件,或者描述了某個人的具體外貌,然後再評價小明這個人,或者評價某個人的外表。但實際上,評價往往在我們描述之間就做出了,當我們的手碰到火的時候,我們先縮手,然後才知道自己的手碰到了火。對人也是如此,我們也許一眼就被某個帥哥美女所吸引,然後才看清這個人的具體長相。總結起來,描述強調中立的記錄,判斷強調人類對一個概念化的命題的真值的決定,而評價則更多集中在決定價值的高低上。而有趣的是,判斷總是滲透進了描述,而評價往往發生在描述與判斷之前。人類這臺有趣的行為機器,總是預設執行著一套“評價系統”,有時候也會有意識地對各種資訊進行真假判斷,但更多是無意識地進行判斷,而我們最後才對其他行為機器做出看似中立但實際上又帶有不可避免的片面的描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懂當期產生的正負數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