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hzjxj

    1.對於注意力不集中,不必過於自我苛求,可以採取一種“順其自然”的態度,“注意不集中就不集中吧,只要集中的時候我能聽好課就行”。不要因為所謂的注意力不集中,就過分關注這件事,強迫自己甚至為此而焦慮,不要使心理能量過分固著在這件事上,以致形成惡性迴圈。正確的態度是,帶著這種注意力不太集中的感覺,該幹什麼幹什麼,盡力學就是了。對於部分心理衝突其實學研究早就發現,人的注意力是很難長時間集中的,“走神”其實是正常的現象。人的注意力會受外界環境的干擾而走神,會因為內心的情緒波動而被幹擾,這都是普通人的。教學上通常每節課只安排45分鐘,就是這個道理。人是人而並不是超人,確實有的人學習時注意力可以在一定時間內高度集中,甚至可以在鬧市學習,但這樣的人之所以注意力集中,一是因為他們對學習的內容非常感,二是因為他們有寧靜的心靈,也就是說,這樣的人的內心是自我和諧的,並沒有那麼多心理衝突。而那些自述注意力不集中的同學,常常問題不在注意力本身有什麼障礙,而在於自我苛求、完美主義的傾向,他們常常要求自己能夠學習時完全“心無雜念”,心思百分之百在學習上,若是不能達到這樣的境界,就傾向於自我譴責和“逼”自己。這些同學的問題是,他們把很多正常的心理現象當成了異常,越是苛求自己要注意力集中,注意力越是跑到了“怕被幹擾”, “怕注意力不集中”上,導致對於外界刺激過於敏感,結果真的“注意力不集中”了,於是更加苦惱,更加想擺脫這種狀況,更加關注注意力的問題,從而形成惡性迴圈,難以自拔。適度追求完美並沒有什麼不好,這樣的人往往很優秀,但若過分追求完美,則離心理障礙只有一步之遙了。這些同學為什麼會在學習上這樣自我苛求呢?在自我苛求的背後,常常還有些深層的心理衝突。比如,有的同學的望子成龍,對子女期望值很高,於是子女對自己的要求和標準也就高起來,想透過優異的成績獲得父母更多的讚揚和肯定;有的同學小時侯受到的表揚少,批評多,於是也自我苛求,想透過學習得無比完美來逃避可能的懲罰,可是絕對的完美是不可能的,這樣的努力難免在現實中受挫,於是就批評自己,更加的自我苛求;有的同學的自己就有完美主義傾向,這種傾向“傳染”給子女,孩子也就變得自我苛求了。激烈,焦慮比較嚴重的同學,就需要找心理醫生輔導了。 如果希望注意力更集中,那麼同學們需要讓自己的心靈更寧靜,不是說完全沒有雜念,而是說盡可能減少左右為難的心理衝突。諸葛亮說:“非寧靜無以致遠”,謹以這句話送給少年朋友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媳婦兒除了要有千般柔情之外,還應該給與他一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