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願此間

    白醋與豆漿的比例是1:50---1:60。白醋屬於天然發酵製品;而酸漿是用白醋點過豆腐壓出來的水,天然發酵的產物。自制豆腐(白醋點豆腐)的做法 1、將500g幹黃豆洗淨浸泡至2-3倍大,用水沖洗乾淨。2、倒進裝好4000g水的盆裡,用原汁機磨出豆漿。3、將豆漿倒入鋪了紗布的盆裡,用紗布過濾豆漿。4、將過濾好的豆漿倒入大鍋中,大火煮開,小火繼續煮1-2分鐘,勺去表面的泡沫。5、用量杯裝2斤水,1000ml,將水倒入煮開的豆漿中降溫。6、降溫的過程中,將100ml的白醋用250ml的水稀釋。用電子食品溫度計測量溫度。溫度降到80多度,用勺子將稀釋後的白醋分3-5次,慢慢劃圈攪拌著放入鍋內。7、幾分鐘後豆花出來了。開火加熱1-2分鐘,讓豆花充分凝結。8、當水和豆花幾乎完全分離時將水舀出。9、將準備好的紗布平鋪在豆腐模具上,用湯勺把豆花勺進模具中。將四周紗布摺疊蓋平整。蓋上模具蓋壓緊。10、想吃老豆腐,就用重物壓制15分鐘左右,壓得越久就越老,如果想吃嫩豆腐,用手壓3-5分鐘即可。11、這樣勺出來的水就是酸漿,可以留著下次點豆腐。勺出的酸漿裝進瓶裡密封靜置發酵數天,時間不一定,只要酸漿發酵變酸就可以點豆腐了,點出來的豆腐就是酸漿豆腐,出來的酸漿經過發酵,又可以留著下次點,以此迴圈。

  • 2 # 吃個橘子115

    我說點粗淺的經驗。豆漿做成豆腐的傳統方式有兩種。第一:衝漿,將豆漿過濾,去掉豆渣,把豆漿煮滾5分鐘,離火,稍涼,待豆漿溫度大約降低了5度C左右,將事先研磨好的石膏水,或者滷水置於木桶或者木盆內,邊晃動,邊將豆漿衝到石膏水或滷水中,蓋上乾淨的紗布或者白扣布保溫。

    石膏與黃豆的比例一般是:一斤黃豆,放3錢石膏,但各地的水不一樣,石膏的量會有差別。衝漿後,豆漿就凝固了,還要將凝固的豆腐花裝的格子中,將水分壓出來,再切塊,把豆腐塊移到乾淨的清水中冷卻,並漂去石膏。這樣的豆腐就算加工完成了。第二種是點漿法:磨漿、過濾和煮沸和第一種是同樣的。

    煮過的豆漿離火後,稍量,就開始點漿,做法是,用一個木瓢將豆漿不停地攪動,使之旋轉,將石膏水或滷水徐徐地加如到豆漿中,流量要小,當看到豆漿有綠豆大小的豆花出現就立即停止加石膏水或者滷水,也停止攪動豆漿。當豆漿凝固後,同樣用布蓋上保溫。後面的工序和第一種相同。

    第二種方法:“點漿法”主要靠經驗,觀察豆花出現。我比較主張用第一種方法。但是,第一種方法也有新舊黃豆的區別,新黃豆出漿率高,陳年黃豆出漿率低,豆漿的多少,當然,石膏或者滷水的用量就有差別。在不知道水源和黃豆是新豆或陳豆的情況下,則應該選擇點漿法。

    我不知道這樣講你是否聽明白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豬不吃奶渾身發抖,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