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鴻媽說育兒
-
2 # 芝士媽媽
母乳性黃疸又分為早髮型和晚髮型。
早髮型母乳性黃疸:出現的時間是出生後3~4天,黃疸高峰時間是在出生後5~7天。可繼續母乳餵養,同時看血清膽紅素水平,如果較高,需要就醫看是否光療。
晚髮型母乳性黃疸:出生後6~8天出現,黃疸高峰時間是在出生後2~3周,黃疸消退時間可達6~12周。至於是否需要停母乳,要看膽紅素值:
總的來說,一般母乳性黃疸的孩子需要勤餵母乳,保證每天8~12次奶,這樣可以促進腸蠕動及大便排洩,有利於黃疸消退。
-
3 # 小君子母指導樂
跟母乳餵養相關的黃疸有兩種,一種是母乳餵養失敗性黃疸,這種黃疸是因為孩子攝入不足導致胃腸蠕動慢,排便不足造成。
排黃疸只有兩個有效途經①排便,②藍光。因為沒有排便膽紅素不能排除體外,又重新被吸收,引起膽紅素上升。當孩子攝入充足排便後便可降低。
一種是母乳性黃疸,大部分母乳性黃疸的孩子健康,生長髮育正常,黃疸值也不很高,只是排的時間比較長。
很多父母(老人)總是談黃疸色變,但其實是否需要這樣呢。
一項對照研究的結果表明:在早產兒中,血清中膽紅素的水平和早產兒得早產兒視網膜病變(ROP)的機率成反比。
目前認為母乳性黃疸是生理性黃疸的延續,只要孩子的膽紅素沒有達到光療的標準,就不必干預。
母乳性黃疸不需要停止母乳,即便孩子照藍光也不需要停止。
孩子確診為母乳性黃疸時,當媽媽的心裡免不了會很難受,其實不用太自責的。
不管哪種黃疸其實都是指血清中膽紅素含量過高。
我們首先了解下母乳性黃疸的病因:1母乳攝入不足
其實這主要就是吃的少,腸胃蠕動就少,胎糞排的就慢,而胎糞裡有膽紅素,排不出去,就又透過腸吸收進血液裡了。
2與寶寶膽紅素代謝不良有關
母乳中有一種酶,叫葡萄糖醛酸苷酶,使大量應該排洩的膽紅素被這種酶解離成未結合膽紅素,就導致膽紅素又被體內吸收了。
母乳性黃疸重的情況下,確實有些醫生建議暫停母乳三天,等寶寶膽紅素含量下降了,就可以繼續餵了,因為再母乳餵養,就算膽紅素又增加了,也達不到先前的高度了。
而且,寶寶黃疸輕,也沒必要非得停母乳的。
這就得根據具體情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