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多
首頁
資訊
體育
娛樂
汽車
投資
財經
軍事
科技
數碼
科學
遊戲
歷史
健康
政治
影視
旅遊
育兒
美食
時尚
房產
農業
社會
文化
教育
技術
美文
情感
故事
家居
職場
自然
闢謠
心理
攝影
漫畫
生活
其它
Club
Tips
熱門話題
搜尋
註冊
登入
首頁
>
Club
>
2021-01-28 13:41
陸游《遊西山村》全詩?
25
回覆列表
1 # 細講故事
《遊山西村》宋代·陸游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譯文
不要笑農家臘月裡釀的酒濁而又渾,在豐收的年景裡待客菜餚非常豐繁。山巒重疊水流曲折正擔心無路可走,柳綠花豔忽然眼前又出現一個山村。吹著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經接近,村民們衣冠簡樸古代風氣仍然儲存。今後如果還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閒遊,我一定拄著柺杖隨時來敲你的家門。
註釋
⑴臘酒:臘月裡釀造的酒。⑵足雞豚(tún):意思是準備了豐盛的菜餚。足:足夠,豐盛。豚,小豬,詩中代指豬肉。⑶山重水複: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疊疊。⑷柳暗花明:柳色深綠,花色紅豔。⑸簫鼓:吹簫打鼓。春社:古代把立春後第五個戊日做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穀神,祈求豐收。⑹古風存:保留著淳樸古代風俗。⑺若許:如果這樣。閒乘月:有空閒時趁著月光前來。⑻無時:沒有一定的時間,即隨時。叩(kòu)門:敲門。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當時陸游正罷官閒居在家。在此之前,陸游曾任隆興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因在隆興二年(1164)積極支援抗金將帥張浚北伐,符離戰敗後,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擠打擊,以“交結臺諫,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的罪名,從隆興府通判任上罷官歸裡。陸游回到家鄉的心情是相當複雜的,苦悶和激憤的感情交織在一起,然而他並不心灰意冷。“慷慨心猶壯”(《聞雨》)的愛國情緒,使他在農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並將這種感受傾瀉到自己的詩歌創作裡。此詩即在故鄉山陰(今浙江紹興市)所作。
作者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薰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發表回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金魚的卵多長時間能變成小魚?
熱門排行
比亞迪唐冠軍版電池容量?
蘋果樹落花後幼果期澆水能澆落嗎?
衛生間坐便黃色怎麼清洗?
出氫氣的口對準酒精燈現象是有尖銳爆鳴聲還是火焰變藍?
岩棉保溫板的施工工藝流程?
五十鈴4bg1發動機參數?
西晉之後的歷史?
生豬頭怎麼處理最乾淨?
2023年6月份英語ab級什麼時候查成績?
27層樓高度還有蚊子嗎?
《遊山西村》宋代·陸游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譯文
不要笑農家臘月裡釀的酒濁而又渾,在豐收的年景裡待客菜餚非常豐繁。山巒重疊水流曲折正擔心無路可走,柳綠花豔忽然眼前又出現一個山村。吹著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經接近,村民們衣冠簡樸古代風氣仍然儲存。今後如果還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閒遊,我一定拄著柺杖隨時來敲你的家門。註釋
⑴臘酒:臘月裡釀造的酒。⑵足雞豚(tún):意思是準備了豐盛的菜餚。足:足夠,豐盛。豚,小豬,詩中代指豬肉。⑶山重水複: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疊疊。⑷柳暗花明:柳色深綠,花色紅豔。⑸簫鼓:吹簫打鼓。春社:古代把立春後第五個戊日做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穀神,祈求豐收。⑹古風存:保留著淳樸古代風俗。⑺若許:如果這樣。閒乘月:有空閒時趁著月光前來。⑻無時:沒有一定的時間,即隨時。叩(kòu)門:敲門。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當時陸游正罷官閒居在家。在此之前,陸游曾任隆興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因在隆興二年(1164)積極支援抗金將帥張浚北伐,符離戰敗後,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擠打擊,以“交結臺諫,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的罪名,從隆興府通判任上罷官歸裡。陸游回到家鄉的心情是相當複雜的,苦悶和激憤的感情交織在一起,然而他並不心灰意冷。“慷慨心猶壯”(《聞雨》)的愛國情緒,使他在農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並將這種感受傾瀉到自己的詩歌創作裡。此詩即在故鄉山陰(今浙江紹興市)所作。作者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薰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