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549675384885

    大豆疫黴根腐病1995年被列為國內檢疫物件,是一種毀滅性病害。它在中國局部發生,黑龍江省大豆產區發生面積逐年增加,危害程度逐年加重。該病可造成種子、根、莖腐爛,在大豆整個生育期均可侵染危害,使植株逐漸枯萎死亡,在感病品種上可造成25%~50%的損失,個別感病品種損失可達60%~75%或更多,甚至絕產。

    大豆疫黴可侵染任何生育階段的大豆。在大豆出苗時在子葉和真葉基部發病形成褐色病斑,2~3天后褐色斑中間呈灰白色,後期病斑邊緣呈褐紅色水漬狀,幼苗猝倒死亡。葉片水漬狀,不退色。複葉期發病部位一般在莖基部1~4節間,褐色,葉片退綠變黃,不脫落呈“八”字形下垂。病斑繼續向上部擴充套件,病部莖幹枯死亡,呈黑褐色,有的表面著生白色黴狀物。花莢期病斑出現在基部至12節間,有的分枝也發病。發病前期,病斑呈紅褐色,橢圓形或不規則形,稍有凹陷。病菌逐漸向上,向周圍及莖內部侵染。發病中期,隨著病情加重,病斑擴大,顏

    色變為淺褐色,病菌由表皮向髓部侵染,髓部呈水漬狀。發病後期,病斑長度約在4~18釐米之間,莖部皮層和維管束組織變色壞死,植株葉片變黃下垂,整個植株萎蔫,節間發病的葉柄脫落。鼓粒期發病時,病部有明顯的不規則黑褐色小斑,有些豆莢也感病,最初在豆莢基部呈水漬狀,逐漸往端部擴充套件,致使整個豆莢變褐乾枯,豆莢表皮失去光澤呈淡褐色。種子受害乾癟皺縮,青綠色或有褐色斑,部分種子因表皮皺縮呈現出網紋,且籽粒體積明顯變小。

    大豆疫黴是典型的土壤真菌, 病菌以抗逆性強的卵孢子在土壤、病殘體、種子內越冬。當來年溫溼度條件適宜時,卵孢子打破休眠萌發,並長出芽管發育成菌絲體和孢子囊,孢子囊在土中不斷形成,積累,當土壤積水時,產生大量遊動孢子,並從孢子囊中釋放出來,透過土壤中的水流傳播,遊動孢子被吸引到發芽的種子、幼根和老根滲出液周圍,並聚集在那裡進行休止,然後萌發再侵入寄主根部,病菌在根組織細胞間生長,以小球狀或指狀吸器伸入寄主細胞內。根系受侵後,向上擴充套件蔓延至莖部和下部側枝,當風雨將病土顆粒吹落到葉面時,出現葉部侵染,如陰雨潮溼,葉部感染更重並向葉柄和莖部蔓延。

    土壤溼度是影響大豆疫病嚴重發生的關鍵因素,飽和的土壤溼度有利於遊動孢子的形成和傳播,如果土壤被水淹沒或下雨後排水不良,遊動孢子大量形成並釋放,有利於病害發生。此病通常發生在難以耕作的粘重土。土壤溫度是影響病害的另一個重要環境因素,冷涼潮溼有利於此病的發展,在土溫高達35℃時,植株很少出現症狀。疏鬆的土壤發病較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模擬人生4怎麼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