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蹤旅跡

    皇帝如何處理君臣關係,處理與老百姓的關係,這是一件大事情。唐太宗李世民常常用“水可載舟,亦可覆舟”自警,他也用這句話來告誡身邊那些官吏們。

    其實這句話是班固在《後漢書》中引《孔子家語》的記載。孔子說:君為舟,老百姓為水。水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為君者要始終以此為戒,要時時想到會出現危險和困難。

    換句話說,當官的要有憂患意識。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君臣之間,君民之間的關係本來就很不好相處。君明臣賢,本質是君要有胸懷,有眼光,有全域性韜略;臣要能力,要正氣誠善,不懷鬼胎,不貪小利。君明民安,本質就是君要有仁心厚德,謀百姓之疾,思百姓之苦,計百姓之利,只有這樣,老百姓才能安居樂業,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看歷史上那些治世能手,無不把老百姓的冷暖掛在心頭。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個很有眼光的人物。他助父建立大唐政權,表現出了超人的膽識和智慧,取得了赫赫戰功。他武能打天下,文可治天下。在當了皇帝之後,採用了一系列發展生產,鼓勵農耕,讓利於民的措施。他身邊雲集了一大批可用之才,魏徴作為一號諫臣,常與李世民探討國之大事,並能時時提醒李世民明白“水舟關係”,成為一段歷史佳話。

    當然“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很具哲理,它還包含事務具有兩面性,人要具有憂患意識等等意思。

    李世民深深知道秦亡的原因,他又對隋煬帝的重苛之行深有體會。在日常管理和子女教青中,李世民常常採用現場教學的方式,以德行作好示範,讓子女們通曉大義。相傳李治為太子時,在大明湖划船,李世民剛好路過。他便給太子講了“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的故事,告誡兒子要好好體會前人的大情懷。

    用今天的話說,唐太宗的做法實際上就要:權力來自於民,也要用之於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舉重是煉哪裡的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