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血花飛舞丨p6

      在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中,最受人們重視的要算春節了。臘月裡,天寒地凍,農活較閒,人們有較充裕的時間,因而春節期間的慶祝活動比起其他節日來更為豐富多采,而且這些活動都具有特別濃郁的節日特色。

      過去,在廣大城鄉圩鎮,賣年畫的,賣吊錢和窗花的,賣燈和鞭炮的,賣臉譜和春聯的……一片紅紅綠綠,年貨攤一個挨著一個,喜氣洋洋,充滿著節日的氣氛。

      到了臘月三十日,時針移過午夜十二點(子時)的時候,鞭炮聲立即響成一片,迎來了新年的第一個早晨。

      春節古時叫“元旦”。“元”者始也,“旦”者晨也,“元旦”即一年的第一個早晨。《爾雅》,對“年”的註解是:“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自殷商起,把月圓缺一次為一月,初一為朔,十五為望。每年的開始從正月朔日子夜算起,叫“元旦”或“元日”。到了漢武帝時,由於“觀象授時”的經驗越來越豐富,司馬遷創造了《太初曆》,確定了正月為歲首,正月初一為新年。此後,農曆年的習俗就一直流傳下來。

      據《詩經》記載,每到農曆新年,農民喝“春酒”,祝“改歲”,盡情歡樂,慶祝一年的豐收。到了晉朝,還增添了放爆竹的節目,即燃起堆堆烈火,將竹子放在火裡燒,發出噼噼啪啪的爆竹聲,使節日氣氛更濃。到了清朝,放爆竹,張燈結綵,送舊迎新的活動更加熱鬧了。清代潘榮升《帝京歲時記勝》中記載:“除夕之次,夜子初交,門外寶炬爭輝,玉珂競響。……聞爆竹聲如擊浪轟雷,遍於朝野,徹夜無停。”

      在中國古代的不同歷史時期,春節,有著不同的含義。在漢代,人們把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這一天定為春節。南北朝時,人們則將整個春季稱為春節。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為了“行夏曆,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各省都督府代表在南京召開會議,決定使用公曆。這樣就把農曆正月初一定為春節。至今,人們仍沿用春節這一習慣稱呼。

      關於春節,流傳著許多美麗的傳說,這些傳說雖不足為據,但卻為春節的來歷增添了神話的色彩。

      春節,象徵著團結、興旺,寄託著新的一年的希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公不愛妻子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