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的煎煮過程最主要的是要掌握好煎煮時使用的容器、用水、入藥和火候四個環節。
1.容器。
煎藥的容器多用陶器,一般以砂罐最好,儘量不要用金屬器皿,以防中藥中的化學成分與金屬活性物質發生化學反應而影響藥效。
2.用水。
水必須潔淨,一般可用清澈的河水、自來水、泉水或井水。應儘可能的注意水質的優良。煎藥前先用適量的水在容器內浸泡均勻,用水量以水面高出藥面2釐米為度。第二或第三煎所加的水只需與藥面持平。給小兒煎藥時水量一般應少些,煎煮時間稍長些,儘可能使藥汁濃稠,以使不因小兒服藥量較少而影響藥效。
3.入藥。
貝殼、甲殼、化石、礦物藥應該單獨先煎,某些芳香性藥物需待其他藥物煮沸後加入。某些貴重藥物,如人參是另外煎的,後與湯液合併服用;一些貴重細料粉末藥物,如三七粉不入湯煎,多用湯藥分次沖服;膠質藥物,如阿膠、鹿角膠、龜板膠等另行烊化後,衝入煎成的湯藥服用;個別藥物如芒硝,放入煎成的湯藥中烊化後服用。
4.火候。
分為“武火”與“文火”。火候的運用與控制,主要取決於藥物的性味與質地。一般而言,解表發汗,通便驅邪,治療急性病的中藥宜用武火,且時間宜短,一般用武火煮沸後,繼續煮10分鐘左右即可。治療慢性病虛弱症的補養藥宜用文火,且煎煮時間宜適當延長,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保全藥力。
以中國傳統醫藥理論指導採集、炮製、製劑,說明作用機理,指導臨床應用的藥物,統稱為中藥。簡而言之,中藥就是指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用於預防、治療、診斷疾病並具有康復與保健作用的物質。中藥主要來源於天然藥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藥、動物藥、礦物藥及部分化學、生物製品類藥物。由於中藥以植物藥居多,故有“諸藥以草為本”的說法。
中藥的煎煮過程最主要的是要掌握好煎煮時使用的容器、用水、入藥和火候四個環節。
1.容器。
煎藥的容器多用陶器,一般以砂罐最好,儘量不要用金屬器皿,以防中藥中的化學成分與金屬活性物質發生化學反應而影響藥效。
2.用水。
水必須潔淨,一般可用清澈的河水、自來水、泉水或井水。應儘可能的注意水質的優良。煎藥前先用適量的水在容器內浸泡均勻,用水量以水面高出藥面2釐米為度。第二或第三煎所加的水只需與藥面持平。給小兒煎藥時水量一般應少些,煎煮時間稍長些,儘可能使藥汁濃稠,以使不因小兒服藥量較少而影響藥效。
3.入藥。
貝殼、甲殼、化石、礦物藥應該單獨先煎,某些芳香性藥物需待其他藥物煮沸後加入。某些貴重藥物,如人參是另外煎的,後與湯液合併服用;一些貴重細料粉末藥物,如三七粉不入湯煎,多用湯藥分次沖服;膠質藥物,如阿膠、鹿角膠、龜板膠等另行烊化後,衝入煎成的湯藥服用;個別藥物如芒硝,放入煎成的湯藥中烊化後服用。
4.火候。
分為“武火”與“文火”。火候的運用與控制,主要取決於藥物的性味與質地。一般而言,解表發汗,通便驅邪,治療急性病的中藥宜用武火,且時間宜短,一般用武火煮沸後,繼續煮10分鐘左右即可。治療慢性病虛弱症的補養藥宜用文火,且煎煮時間宜適當延長,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保全藥力。
擴充套件資料以中國傳統醫藥理論指導採集、炮製、製劑,說明作用機理,指導臨床應用的藥物,統稱為中藥。簡而言之,中藥就是指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用於預防、治療、診斷疾病並具有康復與保健作用的物質。中藥主要來源於天然藥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藥、動物藥、礦物藥及部分化學、生物製品類藥物。由於中藥以植物藥居多,故有“諸藥以草為本”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