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
赴密州,早行,馬上寄子由。孤館燈青,野店雞號,旅枕夢殘。漸月華收練,晨霜耿耿,雲山摛錦,朝露漙漙。世路無窮,勞生有限。似此區區長鮮歡。微吟罷,憑徵鞍無語,往事千端。
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閒處看?身長健,但優遊卒歲,且鬥樽前。比起“大江東去”和兩篇《赤壁賦》來,這首詞名氣不夠響,普及率也沒有那麼廣,但其思想性藝術性並不遜於一詞兩賦。上片描寫早行景象,孤燈、野店、殘夢、雞號、晨霜、朝露等意象渲染出一種清冷、孤寂的氣氛。無邊的曠野裡,一聲嘹亮的雞號劃破了沉寂的夜空。收拾起昨夜的殘夢,吹滅那盞孤燈,又一次踏上征程。天邊那彎殘月尚未消失,浮動的雲團恰似其漂泊無定的身世,何處是歸程?只有長亭更短亭。人生有限,世路無窮,等待著他的將是怎樣的生活呢?回答他的只有撲面的寒風,滿眼的秋霜。無可奈何之中,只有信馬由韁,任思緒飛揚。下片直抒胸臆,回首往事,表明對當前處境的態度。想當年,年輕氣勝血氣方剛的蘇氏兄弟就像當年的二陸一樣,那可真叫意氣風發,憑我的文韜武略,道德文章,要想建功立業,那還不是手到擒來?可是啊,蘇軾太較真,太直率,太有才華,也太書生意氣了。他以為他一片忠心上書直言皇帝就會賞識他,卻不知,太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一紙調令,把他轟出了京城,然後連續多少年,他一直在外為官。在那交通不便的時代,他攜家帶眷,風塵僕僕,從一個任所到另一個任所,無休無止地向新的謫居地進發。沒有人送行,更沒有人接風。他只能在“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裡去他的下一個棲身之地。他很疲憊,也很狼狽。他不能不思考:我為什麼會這樣?他不是看不透這世間的勾心鬥角,也不是不明白其中的利害衝突,而是不屑為之。他始終堅守著做人的原則,保持著自己內心的純潔。你可以降我的官,但卻不能降我的志,你可以支配我的行動,但卻不能支配我的思想。你可以停發我的俸祿,可阻止不了我對快樂人生的追求。“筆頭千字,胸中萬卷;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試問世間有幾人能如此自信如此瀟灑?於是,坎坷的遭遇,磨礪了蘇軾的意志,錘鍊了蘇軾的性情。把身體養得好好的,且樂生前一杯酒吧。既是勸慰子由,也是安慰自己。胸中塊壘都化作這行雲流水般的文字,讓人擊節嘆惋。曠達而不消沉,不平依舊頑強。樂觀灑脫,隨緣自適,百折不撓。這就是蘇軾蘇東坡,一個真正的東方不敗。在那個清冷的秋晨,那一聲雞號,劃破了黑暗,衝破了束縛,掙脫了所有的桎梏,歷經900餘年,依舊響徹雲霄。此詞作於1074熙寧七年十月,此時的蘇軾還沒有到黃州,距餘秋雨所謂的《蘇東坡突圍》還有5年,但其非同一般的胸襟氣度及絕世獨立的綽約風姿,已展現無遺。
沁園春
赴密州,早行,馬上寄子由。孤館燈青,野店雞號,旅枕夢殘。漸月華收練,晨霜耿耿,雲山摛錦,朝露漙漙。世路無窮,勞生有限。似此區區長鮮歡。微吟罷,憑徵鞍無語,往事千端。
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閒處看?身長健,但優遊卒歲,且鬥樽前。比起“大江東去”和兩篇《赤壁賦》來,這首詞名氣不夠響,普及率也沒有那麼廣,但其思想性藝術性並不遜於一詞兩賦。上片描寫早行景象,孤燈、野店、殘夢、雞號、晨霜、朝露等意象渲染出一種清冷、孤寂的氣氛。無邊的曠野裡,一聲嘹亮的雞號劃破了沉寂的夜空。收拾起昨夜的殘夢,吹滅那盞孤燈,又一次踏上征程。天邊那彎殘月尚未消失,浮動的雲團恰似其漂泊無定的身世,何處是歸程?只有長亭更短亭。人生有限,世路無窮,等待著他的將是怎樣的生活呢?回答他的只有撲面的寒風,滿眼的秋霜。無可奈何之中,只有信馬由韁,任思緒飛揚。下片直抒胸臆,回首往事,表明對當前處境的態度。想當年,年輕氣勝血氣方剛的蘇氏兄弟就像當年的二陸一樣,那可真叫意氣風發,憑我的文韜武略,道德文章,要想建功立業,那還不是手到擒來?可是啊,蘇軾太較真,太直率,太有才華,也太書生意氣了。他以為他一片忠心上書直言皇帝就會賞識他,卻不知,太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一紙調令,把他轟出了京城,然後連續多少年,他一直在外為官。在那交通不便的時代,他攜家帶眷,風塵僕僕,從一個任所到另一個任所,無休無止地向新的謫居地進發。沒有人送行,更沒有人接風。他只能在“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裡去他的下一個棲身之地。他很疲憊,也很狼狽。他不能不思考:我為什麼會這樣?他不是看不透這世間的勾心鬥角,也不是不明白其中的利害衝突,而是不屑為之。他始終堅守著做人的原則,保持著自己內心的純潔。你可以降我的官,但卻不能降我的志,你可以支配我的行動,但卻不能支配我的思想。你可以停發我的俸祿,可阻止不了我對快樂人生的追求。“筆頭千字,胸中萬卷;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試問世間有幾人能如此自信如此瀟灑?於是,坎坷的遭遇,磨礪了蘇軾的意志,錘鍊了蘇軾的性情。把身體養得好好的,且樂生前一杯酒吧。既是勸慰子由,也是安慰自己。胸中塊壘都化作這行雲流水般的文字,讓人擊節嘆惋。曠達而不消沉,不平依舊頑強。樂觀灑脫,隨緣自適,百折不撓。這就是蘇軾蘇東坡,一個真正的東方不敗。在那個清冷的秋晨,那一聲雞號,劃破了黑暗,衝破了束縛,掙脫了所有的桎梏,歷經900餘年,依舊響徹雲霄。此詞作於1074熙寧七年十月,此時的蘇軾還沒有到黃州,距餘秋雨所謂的《蘇東坡突圍》還有5年,但其非同一般的胸襟氣度及絕世獨立的綽約風姿,已展現無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