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讀史者說

    引言

    蜀漢建興九年三月,經過近兩年的休養生息,諸葛亮在漢中集結了大軍,準備發動第四次北伐。此次北伐,由於魏蜀兩軍相持到六月,這時參軍馬忠和督軍岑述突然來到前線,要求覲見諸葛亮。代李嚴傳達後主口諭,表示糧秣供應出現困難,希望諸葛亮先行退軍,從長計議。謹慎的諸葛亮立即下令撤軍。

    當諸葛亮大軍回到武都和陰平時,駐守漢中負責糧運的李嚴卻突然宣佈:“糧秣充足。(軍糧饒足)”然後李嚴又派人詢問諸葛亮:“為何突然撤軍?(何以便歸)”這下把諸葛亮搞糊塗了,不是李嚴派馬忠傳令,後主劉禪因為糧秣運輸困難,而下令先行撤軍的嗎?為何李嚴會做出假傳後主旨意,阻撓諸葛亮北伐的事情呢?

    首先,李嚴性格不好。其同鄉陳震曾說:“正方腹中有鱗甲,鄉黨以為不可近。”編撰三國志的陳壽也說:“都護李嚴性自矜高。“李嚴認為自己本事大,都看不上別人。一個自視甚高的人往往缺乏長遠的眼光。諸葛亮舉兵北伐,同為託孤大臣的他沒有留守成都,卻被調到漢中管理後勤補給。這讓李嚴心理非常不平衡,認為諸葛亮剝奪了他的權力,一定在心裡斥責諸葛亮的“獨裁”統治。

    其實,李嚴完全沒有體會到諸葛亮的良苦用心。當時的蜀漢在先主劉備崩後,極有可能出現爭權現象。為了穩定政權,諸葛亮主要的政治運作全部交給少壯派精英,而希望元老大臣不要掌握實際大權,只做事不做官。這正是諸葛亮大公無私和高度政治智慧的表現。

    李嚴不僅無法理解諸葛亮崇高的思慮和情操,內心還十分痛苦憤懣。他甚至把自己的名字由“嚴”改為“平”(為方便讀者閱讀,全文都稱李嚴)來自我安慰。這種“安慰”只會讓他失去理智,在“適當”的時機報復一下。這件事根據後來學者考證,認為十分可疑。

    其一,動機不明,李嚴何為要這麼幹?陳壽的解釋是:“解己不辦之責,顯亮不進之愆。”什麼意思呢?是因為他自己軍糧運不過去了,他想推卸責任,嫁禍於人。但是李嚴給劉禪的表文裡說得很清楚,丞相是誘敵深入,你不能說這個誘敵深入是栽贓諸葛亮怯敵不進吧?

    其二,李嚴栽贓手法太過拙劣。一套自相矛盾的說辭,就能把諸葛亮陷害了?那諸葛亮也太好陷害了。而且“作案”還留下證據:李嚴為了誣陷諸葛亮居然寫了親筆書信。豈不是留下不可否認的物證?

    其三,這場栽贓案只有一面之詞。也就是我們現今的史料古籍中查不到李嚴自己的任何辯解之詞。著名學者田餘慶先生說,此案李嚴的所作所為“過於乖謬,不符常情”。因為中國古代的政治是一種暗箱操作的秘密政治,公佈出來的材料往往不是事情的真相。因此田先生還懷疑這個栽贓案的後面還有更深層的東西,但現在我們已經無從得知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何首烏可以泡水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