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maimi32709

    諸葛亮五丈原歸天,姜維使用諸葛亮的“遺計”,用諸葛亮的木像嚇走司馬懿的追兵。司馬懿得知真相後,氣得在床上打滾,他說,諸葛亮送他巾幗婦人之飾,他不生氣,現在他卻很生氣,因為千百年後,人們會說“死諸葛嚇走活仲達”。但“死諸葛走生仲達”,在《三國志》中沒有記載,而《漢晉春秋》和《晉書》都明確說到此事。陳壽是晉朝初期人,他在寫《三國志》時,碰到司馬家的事,多有迴護,陳壽可能覺得,這件事對司馬懿不光彩,所以就沒有記在諸葛亮的傳記裡。《漢晉春秋》成書在東晉,《晉書》成書在唐朝,離司馬懿的時代都比較遠了,所以就不用顧及司馬懿的面子。歷史和演義中的“死諸葛走生仲達”有點區別。史書記載,諸葛亮死後,諸將燒營遁走,百姓奔告,司馬懿出追兵。蜀軍楊儀卻扭轉旗幟,鳴鼓,和司馬懿對峙,司馬懿以“窮寇不之逼”為由,讓楊儀結陣而去。事情很明顯,諸葛亮沒有用木像嚇走司馬懿的追兵。能讓司馬懿退兵的,是楊儀的勇敢和司馬懿的謹慎——雖然司馬懿評價諸葛亮“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不大會打戰,但是,司馬懿也曾感概諸葛亮為“天下奇才”。後來,司馬懿才得知諸葛亮確實已死。當時百姓就有諺語:“死諸葛走生仲達。”司馬懿聽到後,笑著說,“吾便料生,不能料死故也。”這也是司馬懿對死者的敬畏。歷史上的司馬懿聽到這句諺語,沒有和新《三國》中的自己一樣,氣得在床上打滾,而是笑著說的。因為在古人看來,公私可以分明,公是敵,私可以通訊,可以是友(雖然可能是名義上的,不過也要表現得大度),更可以是知音。曹操給諸葛亮寫過一封信,語言客氣,送雞舌5斤,“以表微意”。孫權給曹操同時寫過兩封信,都是勸曹操退兵,第一封說“春水方生,公益速去。”這是公,第二封說:“足下不死,孤不得安。”這是私。收到第二封信,曹操沒有生氣,反而說孫權說了句大實話。劉備夷陵潰敗之後,沒有像新《三國》裡的自己那樣暴怒,說要移平江東,挖孫權祖墳。歷史上的劉備和陸遜在大戰之後,還有書信往來,言語客氣,劉備稱陸遜為“將軍”。陸抗羊祜劃江相守,互贈美酒良藥,食之不疑。這才是古人的風度。司馬懿氣得在床上打滾?這隻有《三國演義》的編劇們才想得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湘中怨》古詩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