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影斜橫
-
2 # 蝸行於文藝
說明蘇軾對荔枝的喜愛,對嶺南風物的熱愛之情。也表現出蘇軾不想在官場中周旋,想寄情山水田園的心情。
《惠州一絕 / 食荔枝》
蘇軾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荔枝與香蕉、菠蘿、龍眼一同號稱“南國四大果品”。 蘇軾被流放於嶺南,但他的心情一貫的豁達,嶺南怎麼了,沒你們說的那麼可怕荒蕪,還有好吃的荔枝,天天能夠吃到美味,多好呀,想當年李隆基為了讓楊玉環吃到荔枝,“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送到長安可能就沒剛摘下來的好吃了,因為,荔枝“一日而味變,二日而色變,三日則色香味盡去矣”,
想想,我蘇軾比楊貴妃還有幸福,每日能有美好的景色可以欣賞,有好朋友可以寫詩談論佛學,更有好吃的荔枝,比在黑暗的官場中好多了。
-
3 # 南駿酒業
我沒有記錯的話。前面一句是日淡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說明蘇軾也是一個吃貨。另一方面,在當時吃荔枝也是一個很高大上的事情,有面子。原因是(一記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他也是一個好面子的酒色之徒。古代詩人為了寫詩裝逼(因為大部分人都還不認識字,只有少數富貴人家才能上學,古代有學問的人大部分都是雲遊四方,在外不是修行,主要是當家教賺錢)。而且大部分詩人都喜歡喝酒。目的是為了找感覺,激發靈感。
蘇軾一生多次被貶,被貶惠州的時候已是晚年,六十多歲了,此時他心境平靜,而嶺南人熱情好客,因為少文人,特別敬重讀書人,他一生流離,處處被排擠,而在嶺南卻得到普遍的尊重,敬重。蘇軾所寫的“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只是表達荔枝美味而已,雖然嶺南多佳果,嶺南人也熱情,但在當時畢竟是南荒之地,所說“不辭長作嶺南人”,不過是無奈,豁達的聊以自慰而已,他或許會真的喜歡這裡,但是作為名士,他更的是喜歡京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