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中國清朝皇帝在位1722—1735年,中國歷史上最勤勉的皇帝) 姓愛新覺羅,名胤禛,廟號世宗,諡號敬天昌運立中體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清朝入關之後第三任皇帝。經過眾多兄弟激烈的競爭後取得了皇位,以統治手段嚴苛而聞名。他在政治、經濟上實行了幾項很有影響的改革:“攤丁入畝”,將人頭稅併入土地稅之中,結束了中國幾千年徵收人頭稅的歷史,有利於窮人,也對人口迅猛增長起了作用;在西南等地實行“改土歸流”,廢除世襲土司,改由朝廷排遣流動官員,加強了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控制;在中央設立由皇帝直接控制的軍機處,作為處理軍政大事的核心機構,以此加強皇帝本人的權威;加大懲治貪官的力度。他勤政務實的13年統治,才有了"康乾盛世"。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嚴冬,在一片流言四起,蕭殺恐怖的氣氛中,康熙皇帝第四子胤禛登上了皇位。 胤禛是孝恭仁皇后烏雅氏所生之子,他於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被封為貝勒,四十八年(1709年)晉封雍親王。此間諸皇子為謀求儲位,各結私黨,勾心鬥角極為激烈。胤禛採取表面竭盡孝心,暗地結交朝臣與江湖術士的隱蔽手法,搏取了父皇的好感。最後,他內倚理藩院尚書隆科多的特殊地位,外借四川總督年羹堯的兵力,在隆科多宣讀的康熙皇帝“傳位於皇四子”遺詔的安排下,繼承了皇位,次年改年號雍正。 胤禛雖然即了帝位,但以皇八子胤禩為首的當年爭奪儲位的勁敵,並不甘心自己的失敗,他們散佈流言,製造事端,以發洩憤懣之情,動搖剛剛易主的皇權。雍正對他們分化瓦解,撤職監禁,予以嚴厲打擊。為表明繼位的合法性,雍正以極為隆重的喪禮,將聖祖葬入景陵,使其成為清代第一位土葬的皇帝。他又以不忍動用先皇遺物為由,將清帝處理政務之所,從乾清宮移至養心殿,養心殿從此而成為清廷的政務中心。在整肅皇族中反對派的同時,對當年的功臣、即位後的心腹之患--隆科多和年羹堯,雍正也毫不手軟,以“居功自傲,蔑視皇權”為由,施以削權、調任、抄家、遣戍,直至處決的嚴酷懲罰。 雍正在位13年,對清廷機構和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為加強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統治,實行改土歸流、耗羨銀歸公,建立養廉銀製度等。特別是雍正七年(1729年)在出兵青海,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後,為提高軍務效率,在離養心殿百步之遙的隆宗門內設立軍機處,更是鑄就了沿襲至清末的帝后獨攬軍政要務的集權模式。有鑑於康熙朝諸皇子爭儲位的慘痛教訓,雍正創立秘密建儲制,即將已選定的儲君姓名,寫好密藏匣內,再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以備不測。這一制度,有助於以後乾嘉道鹹幾朝皇權的順利過渡。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胤禛逝於圓明園。卒諡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廟號世宗。葬河北易縣清西陵“泰陵”。
雍正(中國清朝皇帝在位1722—1735年,中國歷史上最勤勉的皇帝) 姓愛新覺羅,名胤禛,廟號世宗,諡號敬天昌運立中體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清朝入關之後第三任皇帝。經過眾多兄弟激烈的競爭後取得了皇位,以統治手段嚴苛而聞名。他在政治、經濟上實行了幾項很有影響的改革:“攤丁入畝”,將人頭稅併入土地稅之中,結束了中國幾千年徵收人頭稅的歷史,有利於窮人,也對人口迅猛增長起了作用;在西南等地實行“改土歸流”,廢除世襲土司,改由朝廷排遣流動官員,加強了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控制;在中央設立由皇帝直接控制的軍機處,作為處理軍政大事的核心機構,以此加強皇帝本人的權威;加大懲治貪官的力度。他勤政務實的13年統治,才有了"康乾盛世"。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嚴冬,在一片流言四起,蕭殺恐怖的氣氛中,康熙皇帝第四子胤禛登上了皇位。 胤禛是孝恭仁皇后烏雅氏所生之子,他於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被封為貝勒,四十八年(1709年)晉封雍親王。此間諸皇子為謀求儲位,各結私黨,勾心鬥角極為激烈。胤禛採取表面竭盡孝心,暗地結交朝臣與江湖術士的隱蔽手法,搏取了父皇的好感。最後,他內倚理藩院尚書隆科多的特殊地位,外借四川總督年羹堯的兵力,在隆科多宣讀的康熙皇帝“傳位於皇四子”遺詔的安排下,繼承了皇位,次年改年號雍正。 胤禛雖然即了帝位,但以皇八子胤禩為首的當年爭奪儲位的勁敵,並不甘心自己的失敗,他們散佈流言,製造事端,以發洩憤懣之情,動搖剛剛易主的皇權。雍正對他們分化瓦解,撤職監禁,予以嚴厲打擊。為表明繼位的合法性,雍正以極為隆重的喪禮,將聖祖葬入景陵,使其成為清代第一位土葬的皇帝。他又以不忍動用先皇遺物為由,將清帝處理政務之所,從乾清宮移至養心殿,養心殿從此而成為清廷的政務中心。在整肅皇族中反對派的同時,對當年的功臣、即位後的心腹之患--隆科多和年羹堯,雍正也毫不手軟,以“居功自傲,蔑視皇權”為由,施以削權、調任、抄家、遣戍,直至處決的嚴酷懲罰。 雍正在位13年,對清廷機構和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為加強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統治,實行改土歸流、耗羨銀歸公,建立養廉銀製度等。特別是雍正七年(1729年)在出兵青海,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後,為提高軍務效率,在離養心殿百步之遙的隆宗門內設立軍機處,更是鑄就了沿襲至清末的帝后獨攬軍政要務的集權模式。有鑑於康熙朝諸皇子爭儲位的慘痛教訓,雍正創立秘密建儲制,即將已選定的儲君姓名,寫好密藏匣內,再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以備不測。這一制度,有助於以後乾嘉道鹹幾朝皇權的順利過渡。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胤禛逝於圓明園。卒諡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廟號世宗。葬河北易縣清西陵“泰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