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去偽存真ABC
-
2 # 教育秀秀看
首先感謝家長的提問,從問題當中能感受到家長現在情緒很氣憤,說試過各種各樣的辦法都不管用,但是這些辦法確實稍微嚴重了。家長在問題裡面用了“偷”字,首先我建議家長遇到這樣的情況的時候不要急著做道德判斷,就是不要把這個問題看得過於嚴重,因為只要認識清楚,採取正確的教育方法,孩子這個毛病並不難改。
就像之前有的專家說,孩子拿家裡錢的這個行為,不要輕易用偷這個字,原因有三個方面,第一,年齡小的孩子是非界限是很模糊的,他往往不把拿家裡的錢去花當成一種很嚴重的錯誤行為,他只是覺得自己沒有經過爸媽的同意,這樣不好,但花錢的需要佔了上風,所以孩子會拿錢花掉。第二,有的孩子認為大人可以自主去做的事情,自己也可以。比如爸爸媽媽可以自主花錢,我要錢,家裡不給或者給的太少,那我拿家裡的錢花是應該的。第三,孩子本來就是家裡平等的一員,因為他小,不經過大人的同意拿錢這個行為固然是不對的,但是他花的錢畢竟是家裡的,所以家長不能用偷這個字來表達孩子的行為,應該用“拿”,這樣在心理上孩子的壓力會小一些,有利於今後教育孩子。
他拿家裡的錢花,肯定是為了滿足某種需求,比如想要買喜歡的玩具、遊戲機等等。因為孩子越來越大,他會有自己的一些小秘密不太願意跟家長說,如果他用正當的方式跟家長要錢行不通時,孩子往往採取最簡單直接的方式就是私自拿走。問題中的家長用了比較極端的方法,其實孩子本身是有自尊的,年齡越大自尊心會越強,他也需要別人尊重他,他也是比較要面子的。當他一次一次這麼做的時候,家人用這樣的方式去處理孩子,其實孩子內心也是很害怕難過的,他的想法得不到大人的理解跟支援之後,可能就會破罐子破摔。
那家長應該怎麼去解決這個問題呢?首先,不要看到孩子有這個情況的時候就連打帶罵的,先儘量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把孩子叫過來坐下認真的去跟他談,讓他說一下自己是怎麼想的,他花錢買了什麼東西,家長根據事情,給孩子重點分析兩方面的問題,一是是非問題,聯絡實際跟孩子講清楚如何對待錢會反映一個人的品質,他的這個小毛病發展下去會釀成大錯。二是想花錢時應該怎麼辦,告訴孩子想買什麼東西或者想用錢幹什麼事情的時候,如果自己錢不夠可以跟爸爸媽媽說一下,父母給錢或者是不給錢都需要經過思考。孩子要錢就給對孩子的成長其實也沒有好處,那如果父母平時忽略了孩子某些合理的需求,也應該向孩子做自我檢討,讓孩子感覺到尊重。第二,家長要給孩子適度的零花錢,如果家長根本不給,那是不妥的,給零花錢的多少要根據家庭的實際出發,看家庭經濟條件和孩子的實際需要。最重要的是指導孩子怎樣花錢。
馬秀老師:長頸鹿幼兒園園長,兒童心理行為諮詢師
孩子暑假上補習班,下午補習班老師給我發了一張圖片,是我閨女買的一大兜零食,老師提醒我問問孩子錢是哪來的?我問孩子,她說是從她姥姥包裡拿的,一張五十的。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偷拿家裡錢了,前幾次都是學校老師發現的。打也打過,嚇也嚇過,罰也罰過,往派出所也送過,就是不改,我該怎麼辦?
回覆列表
最近,奶奶發現小手包的錢不翼而飛。頭幾天,本來記得包裡有十塊二十塊的零錢,結果用時沒了。後來放五十元,不知怎麼還是沒了。她以為自己老了,可能記錯了,就沒在意。一次接孫子放學,碰到孩子姥爺。他姥爺也說了同樣的事情。後來一分析,可不是,去偷很有規律:啥時候孫子來啥時候丟錢。
回想起來,兒子女兒十幾歲時也都犯過偷拿錢的錯誤。孫子11歲了,正是不懂事的年齡,從大人那裡偷拿錢是個普遍的現象。他們之所以偷拿錢,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隨著年令的增長,知道錢可以換玩具、零食了。有的是看到別的小夥伴花錢買東西羨慕。有的可能有壞習慣了。不管什麼原因,大人都應該當回事。
怎麼辦?我們商定,孩子己經開始懂事了,不能打罵訓斥傷其自尊,但也不可放任不管。我們採取了三個辦法:
首先管好錢不給他機會。
其次循序漸進曉之以理。比如我給他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孩子,小時候一次去市場時悄悄拿了小商販一個花生,回來後媽媽沒批評他。又一次去集市又拿了人家一根蔥,回來後媽媽不僅沒批評還誇了他。後來,越拿膽越大,越偷數越多,最後到成年一發不可收,發展到圖財害命被判死刑。走向刑場前他向媽媽提出最後一個要求,要再吃媽媽一口奶。張口把媽媽的奶頭咬掉了。他說,媽媽我恨你,你為什麼從小不嚴格管教我,是你害了我。小孫子聽後很受教育,從此再也不拿錢了,給也不要了。
再次是必須根據孩子的情況,滿足孩子的零花,即不能多也不能少。
最後幫助孩子養成善節約會理財的好習慣。不胡吃亂花,把錢花在該花的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