誨人不倦:誨:教導。教導人特別耐心,從不厭倦。
【出自】:《論語·述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循循善誘:【典故】夫子循循然善誘人。《論語·子罕》
【示例】先生循循善誘,餘今日之尚能握管,先生力也。◎清·沈復《浮生六記·閨房記樂》
【釋義】指善於有步驟地引導別人學習。
溫故知新: 經常複習學過的知識,從而能獲得新的知識。也指吸取歷史經驗,更好地認識現在。
溫:複習。故:舊的知識 新:新的知識認識了過去,也就知道未來,這樣可以為師矣。過去就是你的老師,正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也。
因材施教:因:根據;材:資質;施:施加;教:教育。指標對學習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教育
詞 目 孟母三遷
釋 義 孟軻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三次遷居。
出 處 漢·趙歧《孟子題詞》:“孟子生有淑質,幼被慈母三遷之教。”
家庭教育早期性
家庭是兒童生命的搖籃,是人出生後接受教育的第一個場所,即人生的第一個課堂;家長是兒童的第一任教師,即啟蒙之師。所以家長對兒童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一般來說,孩子出生後經過三年的發育,進入幼兒時期,從3歲……6歲是學齡前期,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早期教育階段,這是人的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中國古諺有:“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幼兒期是人生薰陶漸染化的開始,人的許多基本能力是這個年齡階段形成的,如語言表達、基本動作以及某些生活習慣等等,性格也在逐步形成。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認為,一個人的智力發展如果把他本人17歲達到的水平算作100%,那麼4歲時就達到了50%。4-8歲又增加了30%,8-17歲又獲得了20%。可見幼兒在5歲以前是智力發展最迅速的時期,也是進行早期智力開發的最佳時期,如果家長在這個時期所實施的家庭教育良好,將是孩子早期智力發展的關鍵。古往今來,許多仁人志士,卓有成效的名人在幼年時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他們日後成才的一個重要原因。
誨人不倦:誨:教導。教導人特別耐心,從不厭倦。
【出自】:《論語·述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循循善誘:【典故】夫子循循然善誘人。《論語·子罕》
【示例】先生循循善誘,餘今日之尚能握管,先生力也。◎清·沈復《浮生六記·閨房記樂》
【釋義】指善於有步驟地引導別人學習。
溫故知新: 經常複習學過的知識,從而能獲得新的知識。也指吸取歷史經驗,更好地認識現在。
溫:複習。故:舊的知識 新:新的知識認識了過去,也就知道未來,這樣可以為師矣。過去就是你的老師,正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也。
因材施教:因:根據;材:資質;施:施加;教:教育。指標對學習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教育
詞 目 孟母三遷
釋 義 孟軻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三次遷居。
出 處 漢·趙歧《孟子題詞》:“孟子生有淑質,幼被慈母三遷之教。”
家庭教育早期性
家庭是兒童生命的搖籃,是人出生後接受教育的第一個場所,即人生的第一個課堂;家長是兒童的第一任教師,即啟蒙之師。所以家長對兒童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一般來說,孩子出生後經過三年的發育,進入幼兒時期,從3歲……6歲是學齡前期,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早期教育階段,這是人的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中國古諺有:“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幼兒期是人生薰陶漸染化的開始,人的許多基本能力是這個年齡階段形成的,如語言表達、基本動作以及某些生活習慣等等,性格也在逐步形成。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認為,一個人的智力發展如果把他本人17歲達到的水平算作100%,那麼4歲時就達到了50%。4-8歲又增加了30%,8-17歲又獲得了20%。可見幼兒在5歲以前是智力發展最迅速的時期,也是進行早期智力開發的最佳時期,如果家長在這個時期所實施的家庭教育良好,將是孩子早期智力發展的關鍵。古往今來,許多仁人志士,卓有成效的名人在幼年時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他們日後成才的一個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