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至今已600多年,作為皇帝住的地方,又是木質結構,防火自然是最重要的了。即便這樣歷史上還是發生過不少次火災的,據記載故宮建成至今共發生過80多次火災,其中重大火災就有20餘次。但奇怪的是,明清兩代共24位皇帝在故宮中居住過,但是從火災發生數量來看,很明顯是明代多於清代的。尤其在明代嘉靖、萬曆兩朝火災數量最多,嘉靖當政45年,發生火災14起,這樣算平均每3.2年便有一起,而清代康熙朝時,61年僅僅只發生了一起。看來康熙皇帝的防火意識比較強啊。當然,至於火災原因嘛,像明代火災多,那麼原因肯定也多。
本來,故宮格局就很密集,屋多地方狹窄,又都是木質材料,就不利於防火和救火。再加上李自成兵敗北京時,將故宮中許多建築焚燬。直到清朝重建時,才更多考慮了防火因素,設定了一些防火牆、隔火殿等。
其次,管理模式不一樣,清代管理更嚴格。明代很多次火災是因宮內太監放鞭炮造成的,清代順治時,也曾因宮女吸菸引燃繩堆,燒燬繩子3萬多斤,炮車200餘輛及倉庫120多間。康熙時,御膳房太監用火不慎,燒燬了太和殿,康熙命令將6人斬首,透過嚴刑峻法,震懾了手下人。
還有就是科學的規劃,像清代注意使用避雷裝置。明代雷擊引發故宮火災多達16起,清代則在故宮中安裝了類似避雷針的裝置,避免了雷擊引起的火災。
最後就是重要的救火了,清代救火科技更成熟。清代故宮配置了大量激筒,利用活塞原理,將水射向火焰,像我們今天消防隊使用的一樣啊,而且這種“水銃”效果奇佳,就像下大雨一樣,不但可滅已焰之火,還能預防未燃的火”。
這些主要還是隨著時代發展,科學應用更多,所以到了清朝才沒有發生那麼多火災的。
故宮至今已600多年,作為皇帝住的地方,又是木質結構,防火自然是最重要的了。即便這樣歷史上還是發生過不少次火災的,據記載故宮建成至今共發生過80多次火災,其中重大火災就有20餘次。但奇怪的是,明清兩代共24位皇帝在故宮中居住過,但是從火災發生數量來看,很明顯是明代多於清代的。尤其在明代嘉靖、萬曆兩朝火災數量最多,嘉靖當政45年,發生火災14起,這樣算平均每3.2年便有一起,而清代康熙朝時,61年僅僅只發生了一起。看來康熙皇帝的防火意識比較強啊。當然,至於火災原因嘛,像明代火災多,那麼原因肯定也多。
本來,故宮格局就很密集,屋多地方狹窄,又都是木質材料,就不利於防火和救火。再加上李自成兵敗北京時,將故宮中許多建築焚燬。直到清朝重建時,才更多考慮了防火因素,設定了一些防火牆、隔火殿等。
其次,管理模式不一樣,清代管理更嚴格。明代很多次火災是因宮內太監放鞭炮造成的,清代順治時,也曾因宮女吸菸引燃繩堆,燒燬繩子3萬多斤,炮車200餘輛及倉庫120多間。康熙時,御膳房太監用火不慎,燒燬了太和殿,康熙命令將6人斬首,透過嚴刑峻法,震懾了手下人。
還有就是科學的規劃,像清代注意使用避雷裝置。明代雷擊引發故宮火災多達16起,清代則在故宮中安裝了類似避雷針的裝置,避免了雷擊引起的火災。
最後就是重要的救火了,清代救火科技更成熟。清代故宮配置了大量激筒,利用活塞原理,將水射向火焰,像我們今天消防隊使用的一樣啊,而且這種“水銃”效果奇佳,就像下大雨一樣,不但可滅已焰之火,還能預防未燃的火”。
這些主要還是隨著時代發展,科學應用更多,所以到了清朝才沒有發生那麼多火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