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漁樵娛樂

    “陽虛則外寒”,這句經文,既可以從經文的本意理解,也可以由現代臨床上的概念理解。   如果從經文的本意理解,就是因寒邪犯表,阻遏衛陽之氣,使衛氣不能達於肌表。由於表的衛陽不足,寒邪就會留在體表,就會產生外寒,出現寒慄的症狀。現代臨床上的“陽虛則外寒”,則是陽虛生內寒,陰盛生外寒,這裡的外寒,往往是實寒。   “陰虛則內熱”,如果按經文來理解,就是因勞倦太過,損傷脾氣,致清陽不升,濁陰不降,谷氣留而不行,鬱久化熱。現在臨床上的陰虛則內熱,指的是發熱,是指心、肺、胃、肝、腎等陰液不足,陰不斂陽而相對陽盛,虛火內生,這種發熱,是內熱,是裡熱。   “陽盛則外熱”,按經文理解,是由於上焦不通,腠理閉塞,衛氣鬱遏而致發熱。這種發熱實是“陽虛則外寒”的進一步發展。而現代臨床上的“陽盛則熱”,則是指感受暑熱等陽邪所引起的實證,包括了表熱和裡熱,在病因辨證上屬於實火。   寒熱症的症狀及刺法表病因症狀刺法或治法寒熱在皮不可附習,毛髮焦,唇槁蠟,不得汗。 刺手太陰肺經肌寒熱肌痛,毛髮焦而唇槁蠟,不得汗。 刺足太陽骨寒熱病無所安,汗注不休。 刺足少陰絡骨痺舉節不用而痛,汗注心煩。 刺足太陽膀胱經體惰身傷,出血多,四肢懶惰不收。 刺小腹臍下三結交厥痺厥氣上及腹。 補足太陰,瀉足陽明   “陰盛則內寒”,如果從經文原意來理解,就是因寒氣積於胸中,致使血脈凝澀不暢,久則損傷陽氣,而產生內寒。為避免概念混亂,現代臨床上認為“陰盛則寒”,是寒邪等陰邪過盛,損傷了陽氣,以致失於溫煦而生寒,是實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らぐ」與「和む」的區別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