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鏡鑑青年

    要了解清朝的官員等級制度,一件古裝劇裡常露臉的清代飾物,就可完全濃縮:頂戴花翎。

    在清代題材的古裝劇裡,“頂戴花翎”的露臉次數極多,而且常是重量級角色。比如要賞某位官員時,經常就“賞三眼頂戴花翎”,但倘若哪位官員倒黴獲罪,更立刻慘遭“摘去頂戴花翎”。簡單一句賞或摘,推動驚心動魄的劇情。

    而放在真實歷史上,這看似小卻分量極重的頂戴花翎,也同樣是清代的重量級飾物,也是清代官員品級的重要辨識標誌。

    花翎,又名“孔雀翎”,分為“單眼”“雙眼”“三眼”三種。這裡的“眼”,指的是花翎上眼狀的圓形花紋,一個圓圈就是一“眼”,三個圓圈就是最尊貴的“三眼”。別看在古裝劇裡,“賞三眼花翎”的臺詞一掰扯一大把,放在清朝歷史上,這事可決不能這麼隨便。以《舊典備徵》的記載:有資格戴三眼花翎者,只有“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及固倫額駙”。屬於貴族的專屬身份標識。

    那麼其他型別的“花翎”呢?以《清史稿》的記載,“鎮國公輔國公和碩額駙”可以佩戴雙眼花翎,“內大臣”“一二三四等侍衛”“前鋒護軍各統領”則可佩戴單眼花翎。另外還有一種無眼的藍翎,可以由“親軍”“護軍校”來佩戴。看看這些佩戴者的身份就知道,都是清代皇家人員。古裝劇裡某些窮小子立大功就“賞花翎”的劇情,也只有古裝劇裡才有。

    而且清代的好些皇帝,也都曾頒佈嚴令,嚴禁胡亂佩戴花翎,違者就是重罪。甚至哪怕作為皇家人員,有資格佩戴花翎,也不是可以隨隨便便佩戴。必須要在十歲時接受騎射考核,合格後才有資格佩戴。

    如此嚴格的“准入”制度,也叫清代的“頂戴花翎”,成為官員們眼中的榮耀。以《舊典備徵》的記載,乾隆年間起,“花翎”也被用於賞賜有功大臣,比如戰功卓著的乾隆年間名將傅桓,就曾被賞賜“三眼花翎”。受賞後的傅將軍,卻也不敢公然戴出來。乾隆年間至清末,清朝獲賞三眼花翎的大臣不過七人,都是李鴻章長齡這類立下汗馬功勞的頂級功臣。獲賞雙眼花翎的大臣也不過二十人。這一百多年裡,多少清代忠臣良將,都在為一隻花翎奮鬥。

    不過,也同樣從晚清年間起,面對落後捱打的危難朝局,缺錢缺紅眼的清政府,卻也打起了“花翎”的主意。清朝咸豐年間時,昔日尊貴無比,亂戴就要獲罪的花翎,竟被清王朝明碼標價,一隻單眼花翎售價七千兩,“親軍”“護軍校”佩戴的藍翎,也只售賣五千兩。原先貴族專享的花翎,此時拿錢就能買到。這以後的花翎“市值”,更是連年暴跌。甚至到清末時,二百兩白銀,就可以買到一隻藍翎。

    一隻小小花翎,見證的不止是大清王朝的身份等級,官員的仕途理想,更有三個世紀的興衰喟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布鞋白邊的黑印怎麼能刷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