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楳子時雨

    袋泡茶等於劣質茶肯定是不公平的。我相信一些大品牌(這裡就不羅列了)不可能一直靠劣質茶在市場存活這麼多年;但也不排除有一些不良商家,用劣質的、過期的、變質的、甚至茶渣粉碎來做成袋泡茶重新銷售獲取利益。關於題主的問題,其實回答到這已經可以了。但題主還提到了市場佔有率的問題,表面看好像沒啥關係,但細想又有一定的關聯。因為,根據題主的假設,如果大家都認為是劣質的,其市場佔有率自然就會很低。可事情遠遠不是這麼簡單。既然不是問題的要點,我就不打算展開講了,就簡單羅列一下吧:1)我認為市場佔有率低的最重要原因是華人的飲茶習慣。袋泡茶只適合快速消費,無法想象,幾個朋友每人盯著一杯袋泡茶可以坐上一晚上。所以,沒準有一天,有個及其聰明的人突發奇思妙想,讓華人愛上喝袋泡茶,那將名垂千古。畢竟推銷員到非洲賣鞋的段子看起來並非沒有道理。2)袋泡茶的品質如果做到過硬?3)政府企業是否花了足夠的功夫去推廣?4)一般細嫩茶品質最好,而袋泡茶多用稍粗老的原料來做,如何讓華人做出這樣的口味的轉變?直接用細嫩的原料做,那成本就會更高,老百姓能接受嗎?

  • 2 # 茶莫等

    傳統的茶包/袋內都是茶末或茶粉,無法用肉眼判斷其原料品質優劣,導致很多人認為茶包就等於劣質茶。 其實,茶包不過就是一個包裝方式。中國茶除了少數條形特別的茶以外,都可以用茶包裝。由日本人發明、在西方已經很盛行的三角包,本身採用的茶葉可能非常好。

    華人喝茶講究呀,覺得品茶的過程不僅僅只是侷限於茶湯的滋味或者香氣,同時也包括欣賞茶葉在水中的形態,因此,在評價一款茶葉的優劣時,茶葉的形態也是重要的一點。

    我估計這也是很多中國產茶包,不會採用高檔的茶葉做茶包,因為這樣就展現不了茶葉的形態了。當然最近這兩年也多出了一種新的茶包,所謂的三角茶包,茶包做成立體的三角形,可以看到茶原本的形態。

    因為在許多時候,茶葉的形態未必會影響味道,對於外華人來說,茶葉的形態其實不重要的,味道、香氣、使用方便才更重要! 因此,在國外,會用比較優質的茶葉原料做CTC茶,這種茶由於經過了CTC的加工過程,茶葉變得細碎,在沖泡的時候會有利於茶葉內容物的浸出,茶湯更濃郁些,尤其是紅碎茶,可是做奶茶的上好選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部分網紅開店賣衣服的質量差,銷量卻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