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順情商

    在告訴孩子離婚事實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不彼此抱怨,讓孩子感覺離婚後的父母更開心幸福,自己也更被關心。事實上這一點很難做到,因為中國的主流文化對離婚仍然是否定的。所以,這一點要用行動讓孩子感覺到。

      ◆不要讓孩子捲入離婚事件,比如說離婚是因為她不聽話,或者父親覺得母親沒有教好她等等,這樣的話會給孩子內心留下永久的傷痛,甚至無法再信任親人。

      ◆如果母親還年輕,努力尋找合適的物件再婚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因為孩子很小的時候比較容易接納新來者,到了七八歲以後就困難一些,十二歲以後基本不願意融入新的家庭。讓一個青春期後的孩子接受繼父或繼母是件很費腦筋的事。作為母親,最好爭取在孩子5歲前有新的家庭,孩子接受起來要容易很多。

      在這裡,也提醒單身母親們,孩子並不是你生活的全部,她只是你愛與職責的一部分,你還有更多的職責。要讓自己成長,善待自己,不要放棄追求幸福的機會,越是這樣孩子的心理發展就越好,因為母親對生活的態度就是孩子對生活的態度。

    2005年第8期的某雜誌刊登了一篇文章,主人公田淑琴是一位單身母親:

    她選擇了一個週日,帶著女兒去公園遊玩。玩得高興的女兒說:“爸爸怎麼不來和我們玩呀?”母親抓住了這個機會,心平氣和地把離婚的事情告訴了女兒。剛開始女兒不願意相信,這位母親很冷靜地對女兒說,不是爸爸不要我們,是爸爸和媽媽之間有了問題,我們不願再住在一起。但爸爸、媽媽都會像從前一樣愛你。只不過愛的方式變了——如果這周媽媽陪你玩,下週也許就是爸爸陪你玩。女兒年齡小,似懂非懂地問:“是爸爸不好嗎?”這位母親很平靜地回答:“分手不一定是誰有錯,是雙方感情出現了問題。不是我們哪個人的錯,更不是你的錯。”

    當然,女兒知道真相後,有好長一段時間不愛說話,很少在母親面前提到父親。但有一次,媽媽帶女兒回孃家,女兒聽到小姨說爸爸的壞話,表現得非常激動,她大吵大鬧:“不許說我爸爸的壞話!”這位母親知道,不能把成年人的恩怨連帶給孩子,否則會讓她在心裡埋下怨恨或自卑的種子。母親給自己立了個規矩:絕不在孩子面前以婚姻的受害者自居。並要求親朋好友,當著女兒的面不要談論她爸爸的是非。

    更難得的是,這位母親一直提醒自己做個樂觀的單身媽媽,陪女兒去興趣班、逛街遊玩,並鼓勵女兒和爸爸制定每週出遊的計劃。漸漸地,女兒適應了生活的變化,懂事了,她開始幫媽媽分擔一些家務,並主動關心媽媽,和媽媽談心。她寫了一篇作文《我的爸爸、媽媽》,其中寫道:“我的爸爸、媽媽都是很好的人。雖然他們分手了,但他們對我的愛沒有改變,我也一樣深深地愛著他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唐高祖李淵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