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果樹瀑布是世界最著名的瀑布之一,也是世界喀斯特地區罕見的巨型瀑布,它位於東經105°41′,北緯25°55′。在打邦河流域的白水河段上,河水由北向南,到達黃果樹時,河床出現一個大的縱坡裂點形成黃果樹瀑布,水流經瀑布後向西繞行一個近似半圓的弧形,弦長500米,向西凸出300米,到達水刮衝以下的螺絲灘頭,恢復由北向南的流向。
瀑布寬81米,高74米。瀑布飛瀉入犀牛潭,水流依次經過三道灘、馬蹄灘、豬龍潭、油魚井、鍋底凼、灣塘、冒水塘。黃果樹大瀑布的形成演化,反映出河流溯源侵蝕過程中,喀斯特河段與非喀斯特區域的明顯差異。河咀賴下游段為非喀斯特區。當溯源侵蝕裂點到達河咀賴上游時,由於喀斯特作用的參與,河水沿喀斯特裂隙下滲,排向裂點坎腳,經河水逐漸下滲溶蝕、沖蝕、磨,管道逐漸擴大,形成落水洞及地下河;當地表河注入落水洞水量的比例逐漸增大時,就形成了喀斯特地區特有的喀斯特地下裂點。這種繼續發展的結果,使地表河谷最終被廢棄變為幹谷;在明流注入落水洞處,形成落水洞腔越來越大,於是沿地表幹谷發育了成串分佈的豎井及天窗,它們不斷擴大,歸併,垮塌,河谷裂點不斷向上遊推移,造成現今雄偉壯觀的黃果樹大瀑布,和瀑布下游深切險峻的峽谷。現存在於瀑布之下的犀牛潭,是瀑布的沖蝕坑,三道灘、馬蹄灘、漁魚井,三個深潭均是瀑布向上遊推移時的歷史遺蹟,它們都是瀑布演變推移過程中曾經所處位置的殘留沖蝕坑。這些深潭的形狀大小,深淺不一,說明瀑布後退過程是不均勻的,有時段性。它屬典型的喀斯特侵蝕裂點型瀑布。據喀斯特發育的三個時期分析,黃果樹瀑布在烏江峽谷期時形成。據其具體的演化過程分析,用同期形成的洞穴進行對比,它是在同期洞穴塌落後造成河谷縱向裂點而成,因而可用同期洞穴堆積物絕對年代判斷下限,用河谷發育期判定上限,其形成年代為10―50萬年。
黃果樹瀑布經過形成和演化,其位置與初期的位置相比,已經後撤到遠離初期所在斷層破碎帶及溶蝕崩塌的嚴重地帶。現存的瀑布壁,高、陡、完整,是逆向坡結構,由堅硬的厚層、中厚層白雲質灰巖組成,岩層傾向上游,巖性均一,穩定性良好。
瀑布壁面上,沉積有廣厚的石灰華層,其物理力學強度雖然不大,但能防止水流對基岩表面的溶蝕、沖刷。瀑布壁上鈣華的沉積速度快,據測算平均每年沉積厚度達2釐米。
據中國常用的壩工溢流沖蝕坑計算方法,犀牛潭深17.7米,已能達到安全消耗的深度,在一般情況下不會出現加深擴大的狀況,有利於瀑布的穩定。
黃果樹瀑布是世界最著名的瀑布之一,也是世界喀斯特地區罕見的巨型瀑布,它位於東經105°41′,北緯25°55′。在打邦河流域的白水河段上,河水由北向南,到達黃果樹時,河床出現一個大的縱坡裂點形成黃果樹瀑布,水流經瀑布後向西繞行一個近似半圓的弧形,弦長500米,向西凸出300米,到達水刮衝以下的螺絲灘頭,恢復由北向南的流向。
瀑布寬81米,高74米。瀑布飛瀉入犀牛潭,水流依次經過三道灘、馬蹄灘、豬龍潭、油魚井、鍋底凼、灣塘、冒水塘。黃果樹大瀑布的形成演化,反映出河流溯源侵蝕過程中,喀斯特河段與非喀斯特區域的明顯差異。河咀賴下游段為非喀斯特區。當溯源侵蝕裂點到達河咀賴上游時,由於喀斯特作用的參與,河水沿喀斯特裂隙下滲,排向裂點坎腳,經河水逐漸下滲溶蝕、沖蝕、磨,管道逐漸擴大,形成落水洞及地下河;當地表河注入落水洞水量的比例逐漸增大時,就形成了喀斯特地區特有的喀斯特地下裂點。這種繼續發展的結果,使地表河谷最終被廢棄變為幹谷;在明流注入落水洞處,形成落水洞腔越來越大,於是沿地表幹谷發育了成串分佈的豎井及天窗,它們不斷擴大,歸併,垮塌,河谷裂點不斷向上遊推移,造成現今雄偉壯觀的黃果樹大瀑布,和瀑布下游深切險峻的峽谷。現存在於瀑布之下的犀牛潭,是瀑布的沖蝕坑,三道灘、馬蹄灘、漁魚井,三個深潭均是瀑布向上遊推移時的歷史遺蹟,它們都是瀑布演變推移過程中曾經所處位置的殘留沖蝕坑。這些深潭的形狀大小,深淺不一,說明瀑布後退過程是不均勻的,有時段性。它屬典型的喀斯特侵蝕裂點型瀑布。據喀斯特發育的三個時期分析,黃果樹瀑布在烏江峽谷期時形成。據其具體的演化過程分析,用同期形成的洞穴進行對比,它是在同期洞穴塌落後造成河谷縱向裂點而成,因而可用同期洞穴堆積物絕對年代判斷下限,用河谷發育期判定上限,其形成年代為10―50萬年。
黃果樹瀑布經過形成和演化,其位置與初期的位置相比,已經後撤到遠離初期所在斷層破碎帶及溶蝕崩塌的嚴重地帶。現存的瀑布壁,高、陡、完整,是逆向坡結構,由堅硬的厚層、中厚層白雲質灰巖組成,岩層傾向上游,巖性均一,穩定性良好。
瀑布壁面上,沉積有廣厚的石灰華層,其物理力學強度雖然不大,但能防止水流對基岩表面的溶蝕、沖刷。瀑布壁上鈣華的沉積速度快,據測算平均每年沉積厚度達2釐米。
據中國常用的壩工溢流沖蝕坑計算方法,犀牛潭深17.7米,已能達到安全消耗的深度,在一般情況下不會出現加深擴大的狀況,有利於瀑布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