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著這位少年詩人豪邁奔放的激情和沖決封建束縛、追求思想解放的願望。原詩:《潼關》近現代:譚嗣同終古高雲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釋義:註釋:
1、潼關:在今陝西潼關北,關城臨黃河,依秦嶺,當山西、陝西、河南三省要衝,歷來為軍事重地。
2、解:懂得3、束:拘束4、終古:久遠作者簡介:譚嗣同(1865.3.10—1898.9.28),男,字復生,號壯飛,湖南瀏陽人,中國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維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學》,是維新派的第一部哲學著作,也是中國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擴充套件資料:公元1882年秋,譚嗣同十四歲(1865—1898),從湖南故鄉至甘肅蘭州父親任所途中,過陝西潼關,飽覽了一番北國山河的壯麗風采,故作此詩。自然,所謂大河“猶嫌束”、群山“不解平”,全是黃河、華山的磅礴氣勢在詩人心理上所引起的感應,反映這位少年詩人豪邁奔放的激情和沖決封建束縛、追求思想解放的願望,而這願望,這激情,同當時神州大地上正在崛起的變革圖強的社會潮流,是完全合拍的。十九世紀末葉,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時代,也是一個民族精神空前高揚的時代。透過少年譚嗣同這首充滿浪漫主義精神的山水絕句,我們彷彿聽到一個迅速臨近的新時代的腳步聲
反映著這位少年詩人豪邁奔放的激情和沖決封建束縛、追求思想解放的願望。原詩:《潼關》近現代:譚嗣同終古高雲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釋義:註釋:
1、潼關:在今陝西潼關北,關城臨黃河,依秦嶺,當山西、陝西、河南三省要衝,歷來為軍事重地。
2、解:懂得3、束:拘束4、終古:久遠作者簡介:譚嗣同(1865.3.10—1898.9.28),男,字復生,號壯飛,湖南瀏陽人,中國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維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學》,是維新派的第一部哲學著作,也是中國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擴充套件資料:公元1882年秋,譚嗣同十四歲(1865—1898),從湖南故鄉至甘肅蘭州父親任所途中,過陝西潼關,飽覽了一番北國山河的壯麗風采,故作此詩。自然,所謂大河“猶嫌束”、群山“不解平”,全是黃河、華山的磅礴氣勢在詩人心理上所引起的感應,反映這位少年詩人豪邁奔放的激情和沖決封建束縛、追求思想解放的願望,而這願望,這激情,同當時神州大地上正在崛起的變革圖強的社會潮流,是完全合拍的。十九世紀末葉,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時代,也是一個民族精神空前高揚的時代。透過少年譚嗣同這首充滿浪漫主義精神的山水絕句,我們彷彿聽到一個迅速臨近的新時代的腳步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