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沒有仔細研究過千字文,只能用已有知識儲備嘗試解釋一下,不足之處請指正。
這句話中的“樂”、“禮”在封建社會的含義是一套含有身份等級標識的行為制度。周朝靠特定的禮儀規範來區分身份地位,例如周天子、諸侯、士大夫等可享用的菜品、樂隊規模、出行車架規模具有明確的、制度化的規定,擅自改變是為僭越。春秋時期,周天子地位不穩,諸侯勢力膨脹,所以那些嚴苛機械的行為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失效了,這就所謂“禮崩樂壞”的早期出處和含義(孔子曾有一次看到諸侯出行採用了超出自己份額的車架時,曾大怒不止,“是可忍,孰不可忍”也是由此提出的)。孔子思想的一大重點便是“克己復禮”,講的便是號召人們剋制行為,安於等級,回覆周朝的舊禮,也即周朝那套明確的等級行為模式。
回看這句話,我認為這句話的意思大概是用“樂”制度(泛指娛樂規模、模式)來區分貴賤,用“禮”(泛指行為模式)來區別尊卑;或者也可以理解為“樂”是貴賤的分隔標識,“禮“區別了尊卑。這麼看的話,跟自由平等的現代理念是完全相悖的。但個人認為跟“看人下菜碟”又不完全一樣,看人下菜碟是個人行為,是行為者個人發起的,具有主觀特色的交往模式。而千字文中這句話,則是一種制度化了的,整個國家、社會潛移默化、心照不宣的行為模式,當然,要說有關也還是有關的啦,這點見仁見智就好。
之前沒有仔細研究過千字文,只能用已有知識儲備嘗試解釋一下,不足之處請指正。
這句話中的“樂”、“禮”在封建社會的含義是一套含有身份等級標識的行為制度。周朝靠特定的禮儀規範來區分身份地位,例如周天子、諸侯、士大夫等可享用的菜品、樂隊規模、出行車架規模具有明確的、制度化的規定,擅自改變是為僭越。春秋時期,周天子地位不穩,諸侯勢力膨脹,所以那些嚴苛機械的行為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失效了,這就所謂“禮崩樂壞”的早期出處和含義(孔子曾有一次看到諸侯出行採用了超出自己份額的車架時,曾大怒不止,“是可忍,孰不可忍”也是由此提出的)。孔子思想的一大重點便是“克己復禮”,講的便是號召人們剋制行為,安於等級,回覆周朝的舊禮,也即周朝那套明確的等級行為模式。
回看這句話,我認為這句話的意思大概是用“樂”制度(泛指娛樂規模、模式)來區分貴賤,用“禮”(泛指行為模式)來區別尊卑;或者也可以理解為“樂”是貴賤的分隔標識,“禮“區別了尊卑。這麼看的話,跟自由平等的現代理念是完全相悖的。但個人認為跟“看人下菜碟”又不完全一樣,看人下菜碟是個人行為,是行為者個人發起的,具有主觀特色的交往模式。而千字文中這句話,則是一種制度化了的,整個國家、社會潛移默化、心照不宣的行為模式,當然,要說有關也還是有關的啦,這點見仁見智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