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歪詩邪對劣酒廉煙
-
2 # 老友2018
對聯由上聯、下聯、橫批組成。橫批橫寫,必不可少,有四字五六字的,與上下聯相照應,起到畫龍點睛作用。上下聯字數沒有限制,有二言句、三四言句,有長聯多達幾十甚至幾百言句的,我們常見常用的就五、六、七字言居多。
詞性相對即: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等類推。如:一庭芳草圍新綠,十畝藤花落古香。(一庭對十畝)是數量詞,(芳草對藤花)是偏正式名詞,(圍對落)是動詞,(新綠對古香)是偏正式名詞。
節奏即是一個聯句中間的停頓,如上聯:一庭芳草、圍新綠,十畝藤花、落古香。屬於四三句式,都是上下相對應的。
既然是精髓,就必須遵守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那就是講究平仄了。對聯傳統習慣是仄起平收,上聯叫起句,尾字仄聲叫仄起,下聯叫收句,尾字平聲叫平收。上下聯平仄互相協調,即上聯仄聲的位置,下聯就必須用平聲,平聲的就用仄聲。如:春山綠透紅塵骨,皎月光輝赤子心。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對聯的精髓在於用簡短優美的詞句,表達豐富美好的內容。它可以是一幅圖畫、一個祝福、也可以對一兩個事物描述。有朋友不贊成講究平仄,本人拙見,不對平仄的對聯味同嚼蠟,起碼不能算是一幅完美的對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請君自便。
對於對聯文化的精髓,不同的眼光看不同的事物,感覺總會各異。
一般人總會拿對聯的起源、變化來說事,其實這是略有偏頗的。
愚以為,對聯文化的精髓,並非全在平仄格式侷限中的小巧騰挪,更在於意境中對當前文化的準確描述(說白了是對積澱內心噴發而已),君不見明清時期,以年齡論上至古稀老者下至黃口小兒,以地位論上至朝庭廟宇下至鄉野村夫,都能隨口出聯及續聯。但亦是都與生活息息相關。這不正好反映了其時的人文思想及生活百態?
愚看來的不亦如是!
好的對聯,恰似詩的簡化,能融成一幅景,供君欣賞;能形成個道理,供君深思!
然而仍脫離不了時代這個大範疇!例舉:之前有人貼的“二三四五(左)六七八九(右)缺一少十(橫)”,剛好體現作者的窘迫生活狀態,從側面亦反映了當時的生活形勢不盡人意,往遠了想,結果是大環境亦不咋樣!現在,誰敢把這諧趣的春聯貼門上,不消別人議論,你爹也得把你腿打折(打幾折就不知道了)。
畢竟,春聯承載著更多的願望和期待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