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騫(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漢中郡城固(今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人,中國漢代傑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險家,絲綢之路的開拓者,故里在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城南2千米處漢江之濱的博望村。張騫富有開拓和冒險精神,西漢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漢武帝之命,由甘父做嚮導,率領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絲綢之路,漢武帝以軍功封其為博望侯。史學家司馬遷稱讚張騫出使西域為“鑿空”,意思是“開通大道”。張騫被譽為偉大的外交家、探險家,是“絲綢之路的開拓者”、“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華人”、“東方的哥倫布”。他將中原文明傳播至西域,又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種到中原,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張騫病逝於大漢帝都長安,歸葬漢中故里。征戰前124年,漢武帝派張騫自蜀至夜郎(貴州遵義府桐梓縣東),謀通身毒,但為昆明夷所阻,不能通,因昆明夷欲壟斷中印商務。前123年(漢元朔六年),張騫隨西漢大將軍衛青攻打匈奴得勝,封為博望侯。前121年(漢元狩二年),張騫與李廣一同到右北平攻打匈奴,但因延誤軍期(李廣被圍、張騫的軍隊隔天才到,因趕路勞累而沒有追擊匈奴),原本要被處決,他用博望侯的爵位贖罪,最後被貶為庶人;李廣也因此役而功過相抵。第二次出使前119年,漢武帝命張騫為中郎將,再度出使西域,執行聯合烏孫以“斷匈奴右臂”的外交政策,隨行人員約300,牛羊以萬計,絲綢、漆器、玉器和銅器等貴重物品成千上萬。張騫平安抵達伊犁盆地的烏孫國,烏孫王昆莫歡迎張騫的來訪,並收下了豐厚的禮物。但當時烏孫國已經分裂,而且烏孫人對漢朝還不瞭解,所以張騫並沒有得到滿意的答覆。此後,張騫派遣副使,對烏孫周邊地區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身毒、于闐、扜彌(今新疆于田克里雅河東)等進行外交活動。前115年(漢元鼎2年),張騫啟程回國,並帶著數十位來漢朝探路的烏孫國使者,以及數十匹烏孫良馬。張騫被封為“大行”,位列九卿。隔年(前114年),張騫去世。漢武帝為了紀念他,將日後奉派往西域的使節都改稱為博望侯。
張騫(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漢中郡城固(今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人,中國漢代傑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險家,絲綢之路的開拓者,故里在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城南2千米處漢江之濱的博望村。張騫富有開拓和冒險精神,西漢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漢武帝之命,由甘父做嚮導,率領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絲綢之路,漢武帝以軍功封其為博望侯。史學家司馬遷稱讚張騫出使西域為“鑿空”,意思是“開通大道”。張騫被譽為偉大的外交家、探險家,是“絲綢之路的開拓者”、“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華人”、“東方的哥倫布”。他將中原文明傳播至西域,又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種到中原,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張騫病逝於大漢帝都長安,歸葬漢中故里。征戰前124年,漢武帝派張騫自蜀至夜郎(貴州遵義府桐梓縣東),謀通身毒,但為昆明夷所阻,不能通,因昆明夷欲壟斷中印商務。前123年(漢元朔六年),張騫隨西漢大將軍衛青攻打匈奴得勝,封為博望侯。前121年(漢元狩二年),張騫與李廣一同到右北平攻打匈奴,但因延誤軍期(李廣被圍、張騫的軍隊隔天才到,因趕路勞累而沒有追擊匈奴),原本要被處決,他用博望侯的爵位贖罪,最後被貶為庶人;李廣也因此役而功過相抵。第二次出使前119年,漢武帝命張騫為中郎將,再度出使西域,執行聯合烏孫以“斷匈奴右臂”的外交政策,隨行人員約300,牛羊以萬計,絲綢、漆器、玉器和銅器等貴重物品成千上萬。張騫平安抵達伊犁盆地的烏孫國,烏孫王昆莫歡迎張騫的來訪,並收下了豐厚的禮物。但當時烏孫國已經分裂,而且烏孫人對漢朝還不瞭解,所以張騫並沒有得到滿意的答覆。此後,張騫派遣副使,對烏孫周邊地區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身毒、于闐、扜彌(今新疆于田克里雅河東)等進行外交活動。前115年(漢元鼎2年),張騫啟程回國,並帶著數十位來漢朝探路的烏孫國使者,以及數十匹烏孫良馬。張騫被封為“大行”,位列九卿。隔年(前114年),張騫去世。漢武帝為了紀念他,將日後奉派往西域的使節都改稱為博望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