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區域拒止
-
2 # 第一軍情
航空母艦自從誕生到在二戰中大放光芒,人們對於這一武器裝備就一直顯得青睞有加,尤其是在二戰結束後,在航母的設計建造中應用了斜角飛行甲板、蒸汽彈射器和助降瞄準鏡新技術、新方案,使得高效能噴氣式飛機可以搭載到航母上。
二戰結束後,美國成功建成並服役了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企業”號,開創了航母建造技術的先河,引領了世界航母的發展潮流尤其是。核動力航母就是在重新更換一次燃料的情況下連續航行數十萬海里,在中途不需要再新增任何燃料,使得航母具有了近乎無限的機動能力,大大提高了航母的生存能力,由於內部燃料儲備的減少,它又相應增大了航母的武器裝備容量,而且還消除了常規動力航母的大型煙囪對飛行作業的影響。
現代航母作戰它是綜合一體全方位、多艦船的叢集作戰。以美國為例,一個航母戰鬥群在正常情況下,包括核動力航空母艦一艘,巡洋艦兩艘,驅逐艦兩至三艘,反潛巡防艦一艘,攻擊性核潛艇兩艘和綜合補給艦一艘。其中核心位置的航母可以用來搭載各型戰鬥機、攻擊機、預警機、反潛機等飛行裝備,用來搜尋、防衛或攻擊敵對力量。而環衛航母的其他艦艇則保護航母的安全,有時候還可以負責一定的對敵攻擊任務。
由於航母主要是用來搭載各型飛機,它平時只攜帶少量的自衛武器。所以在實際戰鬥中,它最重要的戰鬥邏輯就是用自身搭載的各型飛機把敵人消滅在距離航母數百公里之外的地方。從武器裝備的最有效效能來說,沒有一種艦載雷達的掃描範圍可以超過預警機,沒有一種艦載反艦導彈的射程可以超過飛機的航程,也沒有一種艦載反潛裝置的反潛能力能超過反潛飛機或直升機。在這種情況下飛機成了最好的進攻和防禦的武器,而航母又可以為各型飛機提供安全可靠的中介平臺,在遠離本土指揮中心的情況下,航母又可以成為臨時指揮樞紐中心,整個航母戰鬥群可以在航母的整體指揮下,對遠在數百公里之外的敵對目標實施搜尋、追蹤、鎖定和攻擊,真正做到拒敵於千里之外。
-
3 # 隨談君
航母可以拒敵於千里之外:其可以擴大國土防禦的戰略縱深與海洋防禦縱深。航母擁有遠端打擊能力與遠洋打擊能力和遠洋機動能力。
-
4 # 孤星76783737
首先回顧一下前蘇聯的航母歷程,在在上世紀古巴導彈危機中、美國出動了許多水面艦艇編隊對前蘇聯的運輸船隻封鎖,在沒有絕對的制空權和制海權的前蘇聯老老實實讓美華人上船檢查,相信前蘇聯也有核潛艇在水下,但是這就是航空母艦的優勢吧。所以前蘇聯後邊才開始發展航母,不過他們叫載機巡洋艦。航母不僅能夠禦敵千里,而且能夠更好保障國家遠海遠洋利益。每當世界什麼地方有什麼特別的事情,美國總統就會問我們最近的航空母艦在哪裡?海灣戰爭期間,美國快速讓部署在紅海灘的肯力迪號航母前往事發地點,同時大量在該地區集結好幾個航空母艦戰鬥群。經過幾個波次的打擊,薩達姆不得不從科威特撤退。一個航母戰鬥群可以有效控制1000平方公里的海域,記住是制空權和制海權。對於中國來說航母的意義非常重大,可以在岸基飛機殲擊機反潛巡邏機的幫助下把防禦縱深從沿海地區地區往外延伸1000公里以上,而且可以掩護戰略核潛艇前出大洋對敵人形成戰略威懾。加上二炮的常規戰術導彈、轟炸機帶的導彈等等能夠有效抑制敵人的對基地以及中國大城市的打擊,這就是中國的區域拒止能力。同時還可以對一些中小國家的海軍形成戰略威懾,以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畢竟戰爭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所以航母是拒敵千里之外的利器但是航母不是萬能的,客觀看待中國的航母吧,畢竟航母發展百年之際,中國剛剛開始,他需要中國持續良性的經濟發展,只有強國大國才能夠養得起航母,吞金聚巨獸啊。
回覆列表
航母拒敵於千里之外,靠的並不只是自身的力量,而是高效執行的作戰體系。
標準的航母戰鬥群中,航母所擔任的角色是偵查/打擊主力。作為艦隊核心,航母所搭載的艦載機能夠提供廣域的偵查、預警與低空補盲,併為攔截導彈提供中繼引導,是航母作戰體系的核心力量。在預警機的引導與指揮下,戰鬥機能夠更高效執行空優作戰與攻擊任務。艦載機所搭載的對地攻擊與反艦彈藥是航母戰鬥群的攻擊主力。
圖為艦載預警機
在航母以外,還有著巡洋/驅逐艦。具備區域防空能力的驅逐艦是航母戰鬥群的“盾”。在現代戰艦上,通用垂髮系統能夠整合防空/反艦/反潛導彈,使驅逐艦有效構建防空網路的同時,彌補航母的火力間隙。
航母戰鬥群示意
護衛艦噸位一般小於驅逐艦,主要用作防空補償與反潛作戰。驅逐艦自身噸位小,航行對聲吶的干擾少,更適合執行反潛作戰。其搭載的艦載直升機與航母、驅逐艦搭載的直升機一起,構成強大的反潛力量。
航母戰鬥群示意
同時,航母艦隊還會配備若干艘攻擊潛艇,搭載魚雷與巡航導彈,用於反制敵方潛艇和水面艦船。除此之外,航母艦隊還會配備若干後勤與補給艦船,以支撐航母戰鬥群龐大的資源消耗。如此環環相扣,航母戰鬥群行成一個區域性無盲戰區,高效運轉的航母戰鬥群能夠對該區域內所有敵對目標進行有效攻擊,從而拒敵於千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