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財姐姐

    首先糾正一下,是“綿裡藏針”,不是“棉裡藏針”。因為這個成語最早見於元代雜劇,可以看作是從宋代的“綿裡鐵”演化而來,在宋代,“棉”字並未流行,大部分人是沒有見過棉花長什麼樣的。

    “綿裡鐵”,就是形容蘇軾的書法作品的

    作為有宋一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蘇軾可謂是詩文書畫皆絕。他的詩詞和文章不用說了,但凡上過中學的,誰沒背過他老人家的幾篇作品呢?他的畫作和書法,流傳度倒沒有前兩者那麼高,但在整個中國藝術史上,也是很能排得上號的。傳統豫劇《秦雪梅弔孝》中男主有兩句唱詞:“文章直追兩司馬,書法勝過蘇東坡。”雖說有少年人意氣風發吹牛的意思,但用文賦頂尖的司馬光和司馬相如做比,也可以說明蘇軾在書法藝術上的造詣了。

    蘇軾可以說是天縱英才的人物,在文藝方面往往有獨創性的舉措,書法上也不例外。相對於前人對於書寫法度的端嚴要求,他更加註意書法的“意”,甚至連運筆姿勢都有些離經叛道,據說他在寫字時,握筆姿勢更接近於我們現代人的書寫習慣。他的字,寫起來不會很省墨汁,字形看起來頗為豐腴,但是結構卻不鬆散,內蘊風骨,骨肉勻停。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他自已評價道:“餘書如綿裹鐵”。

    他的取材於歐陽修《醉翁亭記》的同名書法作品,可以很明顯地看出這一點。元代趙孟頫這麼評價此岾:

    “餘觀此帖瀟灑縱橫,雖肥而無墨豬之狀,外柔內剛,真所謂綿裡裹鐵也。”

    這便是形容蘇軾書法的“綿裡鐵”一詞的由來了。

    後來的“綿裡藏針”,同樣有外柔內剛之意,但更多地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性格。也可用來比作外表和善,但內心刻毒。

  • 2 # 苦中苦心心念念

    “綿裡藏針”的原文叫“綿裡鐵”,他是稱讚宋朝文學家蘇軾:書法好。宋朝著名文學家蘇軾(東坡)寫得一手好字。他的字外表似乎很軟,骨幹卻很硬朗。他自己說:“我寫的字好比綿裡鐵。”趙松雪(書畫家,宋朝人)在蘇軾的書法作品後面所題的《跋》裡說:公自雲:“餘書如綿裡鐵。”觀此書,外柔內剛,真所謂綿裡鐵也。 比喻外柔內剛,柔中有剛,就叫“綿裡鐵”,為褒詞。 可是後來,“綿裡鐵”變作了“綿裡針”,這就不是稱讚的意思了。如元曲《曲江池》(石君寶作):“笑裡刀剮皮割肉,綿裡針剔髓挑筋。” “綿裡針”,也說作“綿裡藏針”,形容表面裝和氣,而內心尖刻陰險的人。同“笑裡刀”的意思相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流浪貓受傷怎麼處理,貓咪腳受傷了自己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