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荊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zhuō jīng,是舊時丈夫對自己妻子的謙稱。
“拙荊”一詞的由來,出自《太平鬱覽.卷七一八.釵》引《列女傳》︰“梁鴻妻孟光,荊釵布裙。”意思是說,梁鴻的妻子孟光,以荊枝作釵,粗布為裙,生活儉樸之意。而“拙”原意是愚笨,此指謙稱“自己的”。因此,“拙荊”就被用來謙稱自己的妻子,又可稱為“拙妻”、“拙內”。
另據《後漢書.逸民傳.梁鴻傳》上記載,梁鴻是東漢隱士,自小家貧,卻十分好學,個性耿介有節操。由於世道混亂,梁鴻不肯趨炎附勢,因此不願做官。孟光是梁鴻同縣的孟姓人家的女兒,身材肥壯,容貌醜陋,面板黝黑,力氣很大,能舉起石臼,到三十歲都不想婚嫁。
父母問她原因,她說想嫁梁鴻那樣賢能之人。 梁鴻得知後,因看中孟光的品性,於是下聘娶她為妻。婚後,孟光就脫去新嫁娘的綺羅服飾,換上粗布衣服,操持家務。不久,他們夫妻就隱居到霸陵山中,以耕織為業,吟詠詩書,彈琴自娛。
擴充套件資料:
荊,原為植物名,枝條柔韌,可用來編織籃筐,有牡荊、黃荊、紫荊等種類。荊木製成的荊條,古代用來作為刑杖。
如《史記.廉頗藺相如傳》記載︰“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是說戰國時,趙國大將廉頗與上卿藺相如不和,藺相如為了社稷著想,每每退讓。後來,廉頗知道了,深感自己無知,就袒衣露肉,揹負荊條,跟隨賓客到藺相如居所謝罪。這就是成語“負荊請罪”的由來。
在古代婦女還會將荊枝製成髻釵,稱為“荊釵”,是貧家婦女常用的髮釵。如唐朝李山甫《貧女》詩:“平生不識繡衣裳,閒把荊釵亦自傷。”
拙荊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zhuō jīng,是舊時丈夫對自己妻子的謙稱。
“拙荊”一詞的由來,出自《太平鬱覽.卷七一八.釵》引《列女傳》︰“梁鴻妻孟光,荊釵布裙。”意思是說,梁鴻的妻子孟光,以荊枝作釵,粗布為裙,生活儉樸之意。而“拙”原意是愚笨,此指謙稱“自己的”。因此,“拙荊”就被用來謙稱自己的妻子,又可稱為“拙妻”、“拙內”。
另據《後漢書.逸民傳.梁鴻傳》上記載,梁鴻是東漢隱士,自小家貧,卻十分好學,個性耿介有節操。由於世道混亂,梁鴻不肯趨炎附勢,因此不願做官。孟光是梁鴻同縣的孟姓人家的女兒,身材肥壯,容貌醜陋,面板黝黑,力氣很大,能舉起石臼,到三十歲都不想婚嫁。
父母問她原因,她說想嫁梁鴻那樣賢能之人。 梁鴻得知後,因看中孟光的品性,於是下聘娶她為妻。婚後,孟光就脫去新嫁娘的綺羅服飾,換上粗布衣服,操持家務。不久,他們夫妻就隱居到霸陵山中,以耕織為業,吟詠詩書,彈琴自娛。
擴充套件資料:
荊,原為植物名,枝條柔韌,可用來編織籃筐,有牡荊、黃荊、紫荊等種類。荊木製成的荊條,古代用來作為刑杖。
如《史記.廉頗藺相如傳》記載︰“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是說戰國時,趙國大將廉頗與上卿藺相如不和,藺相如為了社稷著想,每每退讓。後來,廉頗知道了,深感自己無知,就袒衣露肉,揹負荊條,跟隨賓客到藺相如居所謝罪。這就是成語“負荊請罪”的由來。
在古代婦女還會將荊枝製成髻釵,稱為“荊釵”,是貧家婦女常用的髮釵。如唐朝李山甫《貧女》詩:“平生不識繡衣裳,閒把荊釵亦自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