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藍秦說法

    現實中農民獲得的土地補償款和《土地管理法》中說的土地補償費是一回事。根據法律規定,對集體土地的徵收的補償專案包括:土地補償款、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費補償費。

    目前,中國大部分地區都制定了徵地片區綜合地價,徵地片區綜合地價包括土地補償款和安置補助費兩部分,徵地片區綜合地價標準一般有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國土資源主管部門釋出,一般二到三年更新一次,原則上不包括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也是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根據各地區具體情況來制定。

  • 2 # 鄉村微視界之鄉村漫記

    在農村土地徵收中,《土地管理法》中的土地補償費用,由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青苗和地上構(附)著物補償三部分組成。筆者的回答,一為澄清謬誤,二想借此機會,為關心關注土地徵收的相關人士簡要科普一下土地徵收補償的相關事宜。

    一、第一項土地補償費用——土地補償費。土地補償費是徵用農村集體所有的農用地時的一項補償費用,其實質是國家對農民集體在被徵用的土地上長期投工、投資的補償,是按土地徵收面積(實測面積)進行計算的。由於地區及地類的不現,各地補償的標準不一,比如筆者所在的補償標準是每畝16000元。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但要先行扣減用於徵地群眾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等所需的公益金,剩餘部分才由被徵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用於發展集體經濟和安排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生產生活。比如,筆者所在地,土地補償費的80%用於繳納被徵地人員的社保,剩餘的20%才支付給被徵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即被徵地社)。

    二、第二項土地補償費用——安置補助費。安置補助費是指在徵收土地時,用以安置以土地為主要生產資料並取得生活來源的農業人口的生活所給予的補助費用。比如,筆者所在地的安置補助費為,每人應安置人口36000元。安置補助費的支付根據不同年齡段確定,未滿16週歲的,全額支付給個人;16週歲及以上的,扣除參加社保人員其個人繳納部分後,剩餘部分支付給個人,參加社保人員其個人繳納部分為應繳納費用總額的50%。

    三、第三項土地補償費用——青苗和地上構(附)著物補償。青苗和地上構(附)著物由本集體經濟組織集體所有(即集體的)、本集體經濟組織集體以外他人所有(即個人的)兩部分組成。不少地方已經實行的是綜合定額補償,即對地面上的構(附)著物不作據實清理,根據徵地的面積進行補償,但補償給個人部分的需據實清理按規定計算補償款。綜合定額的總額減去應支付給個人的部分,才為本集體經濟組織的集體收入。集體部分的處置分配,需由集體經濟組織按村民自治的相關規定擬定、透過補償分配方案,在公示無異議的情況下,報所在地鎮街備案後才能實施。

    (本文圖片來自於網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常年練毛筆字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