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武漢壹周

    黃元米果,是每個客家人心中最地道的家鄉味道!客家菜的製作離不開每一種獨特的新鮮食材。黃元米果是由“大禾米”為原料做成的。

    黃元米果細密滑膩,不沾牙,不膩人,餘味無窮,可湯煮、可蒸食,也可油炒、還可油炸。

    說客家人有福氣,是因為黃元米果在外地幾乎難覓蹤跡,根本的原因是原料大禾米對生長條件的要求非常苛刻,必須生長在陰涼的山田中,水溫不能偏高,溼度又不能較低,光照時間還得短,且年均氣溫需保持在16.5-18攝氏度,最高不能超過39攝氏度——這些苛刻的因素,決定了只有在贛南的客家,才有誕生黃元米果的基礎。

    要做最傳統、地道的黃元米果不容易。每年秋收之後,客家人便開始準備了。

    講究的客家人還會找來贛南土生土長的黃元柴,將其晾乾,再火燒取其灰,水濾便為“灰水”也就是鹼水。它濾出來的“灰水”泡大米,會使得製作出來的黃元米果更有韌性。

    在製作過程中,另一種不可缺少的食材便是黃梔子(又稱槐花籽),這算是一種天然色素,所謂的“黃元米果”特有的金黃色澤就是因之染成。

    經過“灰水”和黃梔子水的一日浸泡,大米便開始發脹成金黃色了。

    接著用純淨的山泉水洗米、淘米,然後再把米倒入大甑中,大火蒸熟。蒸米的工序也不能馬虎,蒸熟染色後還要蒸一次,為得是使顏色更好的滲透進米飯中去。

    蒸米用的大甑是木工用杉木板手工製作的蒸飯器皿,“肚量”極大,木香米香混合,讓黃元米果更加有著天然的滋味。

    米飯蒸好後,放置於大石臼內,用硬雜木棍搗爛成團。人工抖餈粑,比我們通常意義上的打餈粑還要快,要在米飯冷卻之前將其抖爛,不然就很難抖動了。所以這是一道費力氣的美食,人要多,那場面也是非常熱鬧,這是道力氣活。

    一番忙碌之後,帶著濃濃的米香的客家美食黃元米果出爐了。

    打好的米果由大師傅拔起搬到案上,拔一團,粘著白糖吃,大禾米的薰香味鮮留於齒間,軟糯香甜,柔軟細嫩,好吃,極富韌性,好東西就是這麼純正美味。

    某種意義上,黃元米果有那麼一點像我們尋常所見的年糕,但多了幾分植物的清香味。我最愛的是臘肉炒米果,蒸熟的臘肉,加上切片的黃元米果,大火炒食,有著最溫暖妥帖的農家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一個傻乎乎的女朋友,是種什麼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