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寶藏

    到了冬至,我們都會吃一碗熱氣騰騰的餃子。

    熱乎乎的水餃,在驅走寒意的同時,也提醒自己和家人,凌冬將至,珍重身體。

    冬至是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二十四節氣號稱“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而冬至在古代更是作為一個重要的節日,地位僅次於春節,因此也被稱為“亞歲”,俗曰:“冬至大如年”。

    冬至時節全球日照角度示意圖

    到了這一天,北半球的正午日影最長,太陽斜射達到最頂點,意味著北半球最冷的日子將要到來。

    黑暗的盡頭是光明,寒冷的盡頭也是溫暖。

    到了冬至,雖然最寒冷的日子即將來臨,但是太陽畢竟一天比一天更溫暖,給寒冬的人們無盡的希望。這也是冬至在古代成為一個重要節氣的原因。

    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同樣發源很早。

    據說源自東漢的帝鄉——南陽郡。

    東漢末年,漢廷宦官與外戚交替干政,黨爭不斷,民間水旱無常,民不聊生,此時的南陽郡,爆發了幾次瘟疫,民眾死亡無數。

    東漢末年亂世

    南陽郡涅陽縣(今河南省鄧州市穰東鎮張寨村)有一張家,本來家族興盛,經大疫而人丁凋零,張家有一個孩子,名叫張仲景,見此情形,立志學醫濟世,他勤求古訓,博採眾長,終成一代名醫。

    張仲景像

    有一年的冬天,雪花飄零,寒風刺骨,“醫聖”張仲景在宛城(今南陽市)看到很多衣不蔽體的農民,因為寒冷,他們的身上因凍寒多發凍瘡,尤其是耳朵多被凍爛,使人見之心生悲憫。

    張仲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就想救濟一下這些難民。

    思來想去,終於想到一個絕妙的辦法。

    張仲景開了一劑祛寒的草藥,讓人取一口大鍋,將草藥連同大塊羊肉一起煮熟了,撈起切碎,包成餃子,然後再煮熟分給路過的行人吃。

    張仲景將此餃和湯命名為“祛寒嬌耳湯”。

    路人吃完含有草藥的羊肉餃子,再喝一碗熱騰騰的湯,渾身暖暖的,一掃身上的溼寒。張仲景又將“祛寒嬌耳湯”的藥方傳給眾人,以助寒民治療凍瘡。

    為紀念張仲景這位南陽的仁醫,冬至的時候,這裡的人都會吃一碗餃子,還說如果不吃的話,當心會凍爛耳朵。

    這個說法不斷流傳,就演變成為今天北方很多地區冬至吃餃子的習俗。

    在南陽的城東,溫涼河畔,名醫張仲景的墓就在一片高地之上,靜謐的醫聖祠,默默守候這這位南陽的名醫。

    南陽醫聖祠

    馬上就是冬至了,記得吃餃子的時候,和親友聊一聊關於冬至和張仲景的故事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減肥最初減下的都是水份而不是脂肪?